文/小百合
對台灣人來說,吃17次臭豆腐?這有什麼難的!但是對老外來說,可能出於對我們的文化不理解或是不習慣飲食口味,一就不小心把臭豆腐和發臭的垃圾畫上令人哭哭的等號。但是身為美食評論家卻不能如此「果決」,就算再怎麼討厭、排斥,還是得吃下去;強納森古德(Jonathan Gold)多年前為了報導台灣臭豆腐,他形容自己是「忍臭」吃了17次臭豆腐,最後才終於了解台灣人愛吃的理由。
▼成為職業美食評論家的第一步,就算再難吃的東西也要了解它背後的原因。
今天要和酸酸們介紹的是3月才在美國上映的紀錄片《City of Gold》,這是一部講述洛杉磯傳奇美食評論家強納森古德的作品。從1980年代起,只要是經過他評論的餐廳,幾乎從此都會成為當年度最熱門的餐廳,他的影響力就和電影《料理鼠王》裡的柯博一樣是美食愛好者的指標,更是史上唯一獲得普立茲獎肯定的食評。如果你也想成為美食評論家,或是好奇美食評論家的工作內容,或許以下的文字能給你一點靈感。
▼《料理鼠王》裡的美食評論家柯博,被他寫壞餐廳就會倒閉,但只要他說好吃的店家會賺錢賺到手軟。
1.成為美食家的原則:不想因為自己對其他文化的了解不足,而害了一家餐廳
古德雖然長期撰寫對洛杉磯餐廳的評論,但偶爾也會跟隨旅行的腳步吃盡天下美食。
「有一次我來到台灣,在一家看起來很多人排隊的店內用餐......這經驗真的嚇到我了!上桌的是苦瓜和臭豆腐,那是我第一次吃苦瓜,簡直就是大自然最荒謬的玩笑,那種苦味不是咖啡或巧克力的苦,是像癌症藥物那樣難以下嚥。⋯⋯再來就是臭豆腐,味道聞起來就像夏天發臭的垃圾桶。」
「我心想,這種食物能吃嗎?」古德說,「接著我觀察四周,我發現餐廳是滿席的狀態,而且每個正在用餐的客人都看起來很開心。」
「然後我就發現,這幾道菜會這樣,不是廚師的問題。第十六、十七次去的時候,還是不喜歡,可是我覺得我理解它的料理背景。從很多角度來看,與其我進去吃一頓飯,以料理之名開他們玩笑,或是因此給他們負評,能了解一個種族的文化重要多了。」古德始終都堅持就算再難吃的東西也要了解它背後的理由,小百合想這就是為什麼這支筆能發揮影響力整整30年到現在都是指標的原因。
2.保持匿名性:即使我常因為這樣給自己添麻煩
「如果店家事後發現他們被我報導了,他們一定會試圖去翻訂位紀錄去找出我是誰。」強納森古德為了保持他的匿名性,每次訂位一定用不同的假名,也會有數個訂位專用的預付卡手機,當額度用完了就丟棄,店家想找他也無從下手。「正因為沒人知道我是誰,所以我可以公平的評論美食--即使這樣的作法,常常會讓我忘記我到底是誰(忘記自己是用什麼名字訂位。)」
3.美食評論家不是天生的職業,他必須像Kobe Bryant一樣不斷練習
「因為吃的人是我,所以我必須想辦法用我的文字,讓讀者好像也嚐到和我一樣的滋味。」大學時期開始,古德從校對開始做起,為的就是訓練他自己對文字的敏感度。美食評論家這個職業,並不是因為這個人愛吃喜歡吃能吃,所以就可以當美食評論家,他必須一直練習對文字的掌握,「剛開始寫食評的時候,我覺得我很不會描寫食物,所以我不停練習,我想這就跟Kobe Bryant 每天投一千球是一樣的道理,現在的我很享受讀者透過我的文字品嘗美食。」
▼完整影音
小百合很喜歡這篇的原因,並不是因為他當了我曾經最想當的職業(呃對,我曾經立志成為美食專欄作家),而是深深的被這古德的故事感動。想想,要吃自己害怕或討厭的東西,一次就當捏著鼻子吞了吧,但要吃到17次!?我很欣賞古德在三十年來,很認真的「品嘗」每一個族群的「文化」(對,他已經不只是在吃食物了),因為他知道自己的筆可以救一家店也可以害死一家店。
相較於很多人成名之後,就會把自己的名氣當作喜好的利器,擺出一副我喜歡你就稱讚你,我討厭你就作死你的態度,這種不追求名利,只追求公正的態度,是現在職業上難能可貴的精神,也值得我們發揮在我們每一個人的職業上。
[VIA Youtube]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