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時淒宮分
《鬼店》(The Shining)是1980年上映的一部經典恐怖片,主角是名作家,為了填補劇本寫不出來的無收入空窗期,帶著家人住進一間嚴冬中的鬧鬼旅店擔任管理員,結果在幽閉陰鬱的空間中出現可怕幻覺,動起殺妻、弒子的念頭……
不論《鬼店》以今天的電影拍攝手法來看還恐不恐怖,那時開始,歐美國家「弒親殺人魔」的數量確實越來越多。經過30多年研究,英國犯罪學家近期確定有4種人格類型最有可能殺害自己的親人,他們只要受離婚、金錢糾紛等劇烈動盪刺激,就有可能犯下罪行。
以下4種,就是最容易犯下弒親殺人案的人格
第一種:自以為是(Self-righteous)
當專家詢問殺人魔「為何殺害你的家人」時,有些人回答「都是我媽的錯,她沒有顧好家裡。」在他們的觀念裡,家裡其他人應該是主要的經濟支柱,如果這些人收入不穩導致家庭失和,就該要負起責任。
第二種:道德淪喪(Anomic)
在某些殺人魔的觀念裡,家庭與成就牢牢掛勾。一位父親把家人視為他事業有成的結果,但要是他的生意失敗或失業了,就會覺得家庭不再有其必要性。
第三種:失望(Disappointed)
這類型殺人魔覺得家人只會讓他失望,或者是他們的所作所為破壞他對家庭及生活的理想,因此決定毀掉不符合期待的一切。例如有個父親知道孩子不願意信仰傳統宗教,親手將他們殺害。
第四種:偏執(Paranoid)
這類最不可預測,他並非仇視家庭,反而最想要保護他們。當這些殺人魔發現外在條件對家庭造成威脅,他們可能會恐懼地帶著孩子去死,還認為這是讓他們脫離苦海的最佳辦法。
伯明罕城市大學犯罪學家David Wilson說,這種情況也跟獨立女性崛起有關。71個個案中,男性占59人,多為父親。他們通常非常傳統、刻板,對於家庭事務的觀念非黑即白,因此當妻子在社會上越來越活躍,甚至與他們產生衝撞時,便會動殺人念頭。
via io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