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黃郁棋/特稿
為什麼要「先乘除、後加減」呢?這個簡單無比的問題,恐怕考倒了許多民眾。由於過去台灣的教育,習慣要求學生「背」結果,而不是深入分析箇中「原因」,導致許多大學甚至研究所畢業的同學,畢業證書都拿到了卻依舊回答不出「先乘除、後加減」的理由為何。
▲其實乘除只是讓加減方便運算的產物喔!(圖/記者黃郁棋)
「九九乘法表?背就是啦!先乘除後加減?問這麼多做啥,照做就是啦,反正不會錯。」這幾個簡單的問題,連許多老師都說不出個所以然,只好要求學生「照做就是了。」台灣剛開始推動建構式數學的時候,老師要求學生不能背九九乘法表,許多人罵翻了天。但建構式數學其實有它一定的重要性在,學生只有真正瞭解前因後果,才能夠扎扎實實的踏出下一步。
究竟為什麼要「先乘除、後加減」呢?事實上,我們的世界是由「加減」所組成的,「乘、除」只是為了方便計算而衍伸出的東西。所謂的1+2,其實是1+(1+1)的意思;而2*3+1其實是(2+2+2)+1的意思。先乘除後加減的道理其實很簡單,先乘除是為了「還原」算式,讓乘除變回最基本的「加減」後再繼續運算。所以說:
3*2=3+3=(1+1+1)+(1+1+1)=6
2*4+1=2+2+2+2+1=(1+1)+(1+1)+(1+1)+(1+1)+1=9
這才是算式的原來樣子,先乘除後加減並沒有包含什麼「來自東方的神秘力量」,民眾不要想得太複雜囉。除了數學要追根究柢,其實就連日常生活會碰到的「中文」也應該認真面對;例如許多人會誤用的「不能自己」其實是錯別字,正確的用法應該是「不能自已」。「已」有停止的意思,整句話可以翻譯成「沒辦法自己停止」,跟「不能自己」這個錯誤造句不能通用;如果民眾碰到不理解的事情,不妨停下來思考一下緣由,不要一股腦的死背下去喔!
▲不過建構式數學不能拿來當作偷懶的工具喔!(圖/取自網路)
我們想讓你知道…小孩用手指算數學才是最正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