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心/綜合報導
台灣「血汗醫院」的臭名隨著護士投書CNN而引發關注,事實上,台灣護士荒、現職護士工作超時超量已是長期問題。根據衛生署提出的醫院評鑑制度,「人床比」人力配置標準從原先一名護士照顧4床,降低到一人照顧3床,「護病比」是白天班1比7的比例。不過,有多少醫院真正做到?
根據監察委員尹祚芊17日公布的血汗醫院調查報告,台灣平均一名護士白班照顧白班6至13人,小夜班10至20人,大夜班13至20人,這個數字是美國、澳洲、日本等國家的2至3倍;在尹祚芊為期一年的調查中發現,醫院部分病房小夜班和大夜班護病比超過20人,有些醫院更高達50人以上,甚至北部一個專門收治精神疾病的療養院,大夜班的護病比是一名護士照顧63名病患,造成護士差點被病患性侵。
護士的身心壓力,已造成許多給錯藥、打錯針的案例,以數字來看,有調查顯示,每增加一床,病患的死亡率就增加8.9%;美國醫學學會的研究也指出,「一位護士每增加一位病患,與7%的病患在入院後30天內死亡增加率,以及7%的疏於救治的增加率呈現相關。」
惡劣的工作環境造成惡性循環,尹祚芊舉例,衛生署委託中台科技大學辦理「護理人力資源對病患照護結果之影響」的研究報告顯示,護理人員照護病人數愈多,住院病患能得到的護理照護時數即減少,病患可能枉死或延長平均住院日,直接受到衝擊的是增加醫療和社會成本。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