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中心/綜合報導
12日清晨北部地區下起傾盆大雨,低窪地區成了水鄉澤國,有義交在台北市基隆路鬧區水溝旁撿到一條鯰魚,台灣大學也傳出鯰魚游到籃球場上,網友稱奇,可見淹水情況有多麼嚴重;事實上,兩地發現的不是台灣俗稱的鯰魚,而是大家常吃的藥燉「土虱」。
台北市也被列入超豪大雨特報預警地區,基隆路上午因為淹水情況,交通大亂,3名員警及義交指揮疏導車輛之餘,竟然在市區的水溝旁撿到一條土虱,原先說是鯰魚。
還有民眾在台大籃球場上,目擊一隻活蹦亂跳的鯰魚「亂亂搜(亂竄)」,這張照片立即有近2000人轉載,有網友開玩笑地說,「該不會是從醉月湖游出來的吧?」其實,這也是一條土虱。(見右圖)
分辨鯰魚與土虱,可從口部長鬚來判別,台灣本地的鯰魚體色暗灰偏白,無鱗有黏液,頭大扁平,口部左右各有一根(對)長鬚。屬於鯰形目,鯰科,鯰屬。之前,美國職業冰球比賽由笑容迷人「捉鯰妹」抓出場的就是一條大鯰魚。(左下圖/截自Youtube)
抓鯰魚黏黏的,抓土虱小心被毒棘刺到
蟾鬍鯰或胡鯰,即台灣俗稱的「土虱」,或是土殺或塘虱魚,是鯰形目,塘蝨魚科,鬍鯰屬,口部有一撮呈幅射狀、長短不一的長鬚,胸鰭上帶有毒棘,熟悉「土虱」習性的台灣人都知道,抓它時要嚴防被「鬥(刺)」到受傷,鯰魚則不會。
土虱與鯰魚同屬鯰形目,主要特徵為吻部有鬚,台灣的溪流中,常見的鯰形目魚類包括鯰魚、土虱、三角姑等。在台灣俗稱鯰魚為「鯰仔」,而土虱是就是土虱。
土虱生存環境不太挑,沼澤、池塘、污濁水域它都能存活,鯰魚則較喜乾淨水質,台灣平原因水質趨劣,野外已難見鯰魚蹤跡,反而是雜食性且能離開水域搬家的土虱,只要有大片水域或是沒有太嚴重化學污染的水溝、池塘,都能看到它的身影。
大家常吃的藥燉土虱,宰的就是土虱魚,是人工飼養,經常分成頭、身、尾部三部分來賣,身體部位肉較多,但有人愛吃頭部QQ的肉,有人則喜吃尾部,號稱吃了會「活跳跳」。
▼NHL「捉鯰妹」請出場的鯰魚。(圖/取自YouTube)
我們想讓你知道…小編上午在土城金城路差點變成土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