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屈文峰
曹操小字「阿瞞」,但他瞞騙世人的功力可能創下空前絕後的紀錄。「官渡之戰」距今已逾1800年,但到今天為止,學者專家都將這場戰爭解讀為「中國歷史上著名的以少勝多的戰役」,同時更認為曹操的糧草軍備短缺,遠遠不如他的對手袁紹,但我深入研究結果發現,曹操的兵馬糧草應該是遠遠多於袁紹的。
談到官渡之戰,維基百科、歷史著作或學校教科本都是「以少勝多的戰役」的紀載,但事實並非如此,在《三國志‧賈詡傳》記載:「太祖曰:『善。』乃并兵出,圍擊紹三十餘里營,破之。」
既然正史明明記載著─曹操的部隊「圍擊」袁紹綿延三十餘里的兵營。我們就必須檢討,如果曹操兵少,又如何能圍擊袁紹的兵營呢?再說,當時是冷兵器時代,打仗第一要比的是兵馬的多寡,所以孫子兵法有云:「故用兵之法,十則圍之,五則攻之,倍則分之。」依此邏輯推衍,則曹操的兵馬若僅僅只多出袁紹的一倍,而能夠圍擊袁紹七、八萬以上的部隊,就已經是非常厲害了,那麼曹操的部隊最少也要有十五萬人以上嘍!
其次,依據《三國志‧任峻傳》記載:「官渡之戰,太祖使(任)峻典軍器糧運。賊數寇鈔絕糧道,乃使千乘為一部,十道方行。」顯示曹軍的軍備糧草曾經一次出發就是一萬輛,雖然不知任峻到底總共補給了多少輛輜重到曹營,但反過來看《三國志‧裴松之注》:「攸曰:『…今袁氏輜重有萬餘乘,在故市、烏巢…燔其積聚,不過三日,袁氏自敗也。』」袁紹的軍師許攸所指,袁軍全部的輜重加總也不過萬餘輛。足以顯示曹操如果曾經「缺糧」問題,也是因運補作業不順而發生暫時性的缺糧。
再依《裴松之注引‧魏書》:「是歲乃募民屯田許下,得穀百萬斛。於是州郡例置田官,所在積穀。征伐四方,無運糧之勞,遂兼滅羣賊,克平天下。」及《三國志‧任峻傳》的記載:「其時歲則大收,後遂因此大田,豐足軍用」等相關史料可以看出,既然建安元年,曹操已獲得百萬斛榖糧的收穫,以後每年都是豐收,其屯田政策持續擴大實施,到建安五年官渡戰爭時,必然如正史所述「豐足軍用」,所以當時曹操的糧草不但不少於袁紹,而且反而應該是遠較袁紹多出許多的。
至於為什麼歷史反而記載曹操兵少糧少呢?我認為,在戰場上曹操是以此假情報養敵以驕,藉而轉換於己有利的戰機;至於日後仍坐令史官如此記載而不更正,主要在於彰顯曹操用兵如神的軍事才能,使各方諸侯土豪能畏威攝服,主動歸順許都政權。
基於對歷史真相的追求,以及還給下一代歷史真實的義務。我呼籲政府相關部門:「我們的歷史教科書都應該修正了!」
★更多三國歷史探究:
書名:三國大秘密 作者:屈文峰 出版社:商訊文化 定 價:新台幣260元 出 版 日:2014年1月20日 |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