夢想是用「共乘」環島 Tripda希望共乘不只是一個名詞

記者張語羚/台北報導

「我的夢想是可以用『共乘』環島,這樣超好玩的啊!」Tripda共乘平台台灣區總經理王鶴穆興奮的說著。

在台灣,「共乘」對大多數人來說就只是一個名詞

「共乘」簡單來說,就是駕駛將車上的空位分享給順路的乘客。這個概念大部分台灣人都懂,但停留在「名詞」階段,還不是「動詞」,王鶴穆過去兩、三個月收集資料發現,共乘市場在台灣是有發展空間的。

Tripda是一個O2O的共乘平台,使用者可以提供汽車座位讓別人共乘,或是尋找共乘機會,媒合成功後不收取任何一毛手續費,王鶴穆說,台灣還是有許多地方交通非常不方便,不過大部分人能選擇的只有轉很多次大眾運輸工具、搭計程車,或是乾脆不去了,但Tripda提醒人們「共乘」也許是另一種可能。

創業家的眼睛總是閃爍著光芒

今年31歲,畢業於台大土木系、輔系經濟系的王鶴穆坦言,加入Tripda的過程其實也沒有多神奇,大學畢業後順利進入花旗銀行工作,這一做就是四年,除了第一年在各部門見習外,其他三年的時間都是在做放貸。

那一段日子對他的啟發非常大,每天面對的都是一些中小企業創業老闆,看到一些人創業不是為了賺錢,而是希望用自己的技術或是想法,對這個世界產生一點改變,每當這些白手起家的創業家聊到自己的公司時,眼睛都閃著無法忽視的光芒,也因此開啟他對於新創公司的好奇心,埋下日後加入Tripda的種子。

結束在花旗銀行的工作,王鶴穆飛往地球的另一端巴塞隆納攻讀MBA,校園裡創業的風氣非常興盛,促使他下定決心要創業,他給自己兩個選擇,自己創業或和別人合夥,原本已經確定要去學長的新創公司,沒想到在預定上班前一個星期,透過朋友介紹認識了Tripda的創辦人Pedro,由於在歐洲也時常用Airbnb、Blabla Car,因此帶著好奇心與聊一聊也無妨的心情赴約,沒想到這一聊就成了台灣區Tripda合夥人。

▼Tripda台灣區總經理王鶴穆。(圖/記者張語羚攝)


「共乘」最難在打開知名度,其他一點都不難

去年10月Tripda台灣版網站正式上線,剛開始幾乎沒什麼人知道,但一個機緣巧合下,與「公民組合」合作推出返鄉共乘,打開了一點知名度;王鶴穆說,之前聖誕節參加交換禮物活動,自我介紹時只說了自己的工作,還沒解釋Tripda到底是什麼,馬上有一個人脫口而出,「我覺得你們APP還可以再改進一點」,當下聽到時「簡直要哭了」,第一次不用他介紹就有人知道Tripda。

雖說北部是通勤、旅遊或說一切新創意集大成之地,可以做任何的嘗試,但共乘最大的挑戰是一般人不會第一時間想到可以使用,找到適合的切入點,提高知名度之後一切就非常簡單;另一個困難是,如果都是單純的從甲地到乙地,媒合率很容易衝上來,但是如果有乙地到甲地、甲地到丙地等路線,推廣上就會困難許多,目前Tripda能做的就是把熱門路線做起來,其他路線才會被帶動上來。

▼Tripda的創辦人Pedro、台灣網站第一位使用者、總經理王鶴穆。(圖/翻攝自Tripda粉絲專頁)

「差異化」是打入市場關鍵

台灣其實已經有六個左右的共乘平台,Tripda要靠著差異化打入市場,在與公民組合合作返鄉共乘以前,有一對從澳洲打工度假回來的情侶,在平台上丟出台北高雄來回行程,目的是去參加蘇打綠演唱會,Tripda實習生李品汶剛好也要去,於是就搭上了他們的車,因為同是蘇打綠的粉絲,彼此之間的共同話題非常多,讓這一趟旅程不只是蘇打綠演唱會,還多了幾個好朋友。

這一個有趣的過程,讓王鶴穆想到,為什麼我們不做演唱會的共乘呢?讓故事從上車那一刻就開始,運輸過程也產生了不同的回憶,因此才有了五月天演唱會共乘活動。

王鶴穆還會定期到PTT共乘版上挖掘有趣的行程,並邀請駕駛到Tripda也發起一個共乘,其中一位駕駛發現原來有「建議價格」的機制,系統會限定駕駛開出金額的上限,超過一定的比例就會被系統擋下,他說,如果不這樣做就違反了他們的初衷建議價格的邏輯是,三個乘客平分油錢後,駕駛不用花任何一毛錢,就麼做的目的是希望不會有人想靠Tripda賺錢,而是本著分享的心態而來。

▼實習生李品汶、王鶴穆、執行總監許景涵。(圖/記者張語羚攝)

「熱愛旅行」是平台使用者與Tripda團隊成員的共通點

身為總經理,有事沒事王鶴穆都會挑選幾個有趣的路線,和駕駛聯絡聊聊天,他驚訝的發現,這些駕駛的共通特性就是「熱愛旅行」,或說時常在生活中移動,他覺得這是一個有趣的現象,這些人對於分享車子給陌生人這件事情的接受度比較高。

反過來看,成立不到半年的Tripda,團隊成員也有相同的特質,有剛從東非旅行回來的人、時常到偏鄉服務的志工、遠赴歐洲交換的學生,對於「共乘」的概念已經非常熟悉,甚至實際使用過好幾次,加入Tripda都是希望能夠將共乘推廣給更多人知道。

正式上線三個多月,已經成功媒合幾百位駕駛和乘客,數量還不算非常多,但是回響還不錯,不少駕駛已經直接設定每周固定的行程,成為Tripda的固定班底,王鶴穆希望「共乘」在台灣能有更多不同的想像,未來會朝著旅遊和通勤著手,offline將是他們未來拓展的重點希望「共乘」不只解決交通問題,運輸過程也可以產生故事,讓原本互不相識的人成為朋友。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 ETtoday著作權聲明 ]

公民(勿用)熱門新聞

客委會辦「桐花祭」 原來是...

機場餐廳被拆 觀音人觀光夢碎了

蘭嶼大龍王鯛 被當生魚片吃下肚

台限定絕美「姬長尾水青蛾」曝光

生態農村蓋宿舍供「領角鴞」居住

相關新聞

讀者迴響

熱門新聞

最夯影音

更多

熱門快報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