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見/百大黃金農夫:為土地鍍金創造最動人的農業價値

文/彭杏珠

接連不斷的食安危機,重創人民信心,大家都在問:「還有什麼是可以吃的?」連帶對農產品產生疑慮。但在台灣各角落,仍有一群生產者,用心產出「有錢都未必買得到」的黃金作物。

《遠見》特地從全國挑選出符合食材安全且品質優良,銷售單價比行情至少高出50%以上的100大黃金農產品,並挖掘出這些產品背後的「黃金農夫」。

黃金農夫遍及農漁牧業,共計36位栽種水果,14位種蔬菜,飼養雞鴨、牛豬等家禽畜的有14人,水產養殖業者13位,稻米等五穀雜糧生產者12名,其他如種植茶葉、咖啡等飲品的則有11人。他們顛覆傳統,為土地鍍金,創造台灣最動人的新價值。

誰說務農賺不到錢,只要你願意,也可以成為下一位黃金農夫,讓消費者吃得安心,又能獲得穩定收入,重振台灣美食王國的名號。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近幾年來,從塑化劑、餿水油、黑心油再到毒豆干,台灣深陷食安風暴,民眾最常問:「還有什麼是安全的食物?」連帶也對農產品產生疑慮。其實黑心業者只是少數害群之馬,在台灣各角落仍有一群生產者用心耕種、養殖,生產出「有錢都未必買得到」的黃金作物。

20縣市、百大農夫鍍金成真

在小農經濟崛起的氛圍下,《遠見雜誌》率先從全國20個縣市(金門、連江縣農業規模小,不列入評選)挑選出符合食材安全且品質優良,銷售單價比一般行情至少高出50%以上的100大黃金農產品。

誰說務農賺不到錢?這百大農民靠著優質農產品,獲利均佳,個個成為黃金農夫。他們堪稱是「精英中的精英」農民,遍及農漁牧業,共計36位栽種水果,種蔬菜的有14名,飼養雞鴨、牛豬等家禽畜的14人,水產養殖業者13位,稻米等五穀雜糧生產者12名,其他如種植茶葉、咖啡等飲品的有11人。

經採訪團隊全台走透透,逐一到每個農場訪問每位農夫後,彙整出八大共同的培育原則。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

堅持1〉安全至上 友善大地

自己敢吃敢喝,才敢賣給客戶,是黃金農夫的第一原則。30年前,屏東鹽埔鄉高大牧場董事長陳益雄就喊出「自己不敢喝的,不做給別人喝。」截至目前,高大仍是台灣少數取得乳牛牧場、鮮乳工廠產銷履歷雙驗證的業者,所生產的鮮乳常讓消費者買不到。

近幾年消費者意識抬頭,生產者紛紛申請有機、產銷履歷等驗證,以「友善大地」方式栽種,愛護土地之餘,並達到食安標準。生產有機雞、有機雞蛋的亞洲植場就是代表之一。負責人黃建成種植草皮多年,有感於環境被大肆破壞,決定改變傳統慣行農法,秉持「多一人種有機,就會多一塊有機土地」的信念,開始有機飼養雞隻。起初他也很徬徨,現在已有許多消費者認同亞洲植場的作法,還有農友陸續加入有機行列,他跟太太江文幼都樂在其中。

也有不少人因為農藥造成身體的危害,轉作天然栽培。例如台中七邦有機茶園主人張欽兆販售農藥達14年,笑稱自己是「販毒」業者,轉型種茶之後,堅持有機栽培。2009年他的茶還賣到英國倫敦海德公園的文華東方酒店,一杯梨山紅茶售價約台幣620元,為第二貴飲品。

囿於蔬果特性不同,並非所有作物都能有機種植,部分黃金農夫即便沒有驗證,也儘量以自然方式經營,採草生栽培,少用農藥、化學肥料,嚴守最低標準的安全用藥。

堅持2〉全年無休 24小時應戰

務農很艱苦,不少農民起得比太陽早,睡得比月亮晚,不是在農場就是在往農場的路上。例如以生產雪紋豬肉的三信至善畜牧場主人梁信郎,還將監視器安裝在房間,夜間只要有風吹草動,馬上起床察看。「我看豬的時間比看人還要多,」他說。

每當颳風下雨,大家都急著往屋裡躲,生產者愈是大風雨愈往外跑,深怕作物、魚蝦付諸東流。2010年當小欖仁花園年輕農夫張博仁決定返鄉從事養殖業時,家人堅決反對,他只好跟媽媽約法三章:三年不成功,就回去上班。2013年終於站穩腳步,月營收以五、六倍速度成長。

堅持3〉做好田間、農牧場的管理

不管是種植蔬果、飼養禽畜或是水產養殖,對待農產品跟照顧嬰兒沒兩樣,想種出什麼樣的作物,就要營造什麼樣的環境。以蔬果來說,要做好枝條、病蟲害及肥培管理三件事。來到屏東高樹鄉頂真木瓜園2013年底才蓋好的果園,寬敞乾淨,號稱全國最大的鋼骨結構溫網室。每當收成後,主人楊乾德一定徹底清理果園,「殘枝落葉正是病源菌的寄主,想降低病蟲害就要勤勞整理,」他說出多年心得。

消費者最擔心的藥物殘留,多數農夫以套袋防制病蟲害,並用生物防制法,高雄「溪仔の蜜棗」主人賴隆溪不用殺蟲劑,善用昆蟲喜好的顏色,若實蠅偏好黃色,就以黃色黏板誘殺。

至於化肥,大多數黃金農夫已改用有機液肥。例如屏東大鵬灣黑珍珠果園的黃進文,首創用福壽螺製成液肥,將危害環境的害蟲變肥料,還用豆餅、米糠、魚漿、糖蜜、牛奶、雞蛋加微生物調配成有機液肥灌溉,種出「總統級」黑珍珠蓮霧。

相較果園,養殖場的管理更困難,允偉興業董事長蔡俊雄從源頭管理,每週檢驗養殖場水質,定期抽驗魚隻。才能將台灣鯛生魚片行銷韓國、歐盟、日本等地。

堅持4〉只問品質 破除量產迷思

黃金農夫第四個共通特色就是追求品質勝於產量。早期耕種都以量產為目標,習慣施肥以增加單位面積產值,導致「量與質」常成為新一代農夫與父執輩拉鋸的戰場,後來證明只有懂得割捨,才能提高品質,賣出好價錢。

這些農夫都有各自的葉果比(果樹葉片總數與果實總數的比例)經驗值,例如佛家庄紅龍果園主人范振清,將每叢果樹的枝條控制在20條左右,每個枝條頂多留一顆果實,種出一顆售價200元的火龍果。

當別人一株洋香瓜留2、3顆果實時,有「藍海農夫」稱號的陳水良堅持只留一顆,就是要達到最完美「23:1」的葉果比,不管市場好壞,他一顆洋香瓜賣1000元,消費者照樣埋單。他們都知道想提高品質,一定要「捨得」。雖然多數人會擔心產量下降影響收入,但結算報酬卻增加。

堅持5〉不搶快 熟成才肯採收

蔬果有一定的成熟期,提早或延遲採摘,都無法呈現最佳狀態。例如每年5月下旬開始採收的玉荷包,有農民為搶賣高價提早收成。但大樹張媽媽休閒農場主人張坤耀絕不搶收,才敢打出「品質不滿意,絕對原價退還」。

屏東內埔鄉鳳梨果農何秉洋堅持要等到果實八分熟,如果天氣變冷,甚至要遲至九分熟才收成。他感觸良多地說,很多農民在高價時大量種植,量出來後就價跌。這個道理簡單,多數人卻聽不進去。 黃金農夫大多跳脫傳統「拚量、拚個頭」的迷思,獲益反而增加。他們的客戶都知道想要吃到甜美果實,要耐住性子,急不得。

堅持6〉動手也動腦 善用設施栽培

設施栽培是目前降低風災、病蟲害最佳的方式,由於投資成本不小,多數農民不敢貿然嘗試,除少數無法設施栽培的作物外,黃金農夫幾乎都採溫網室栽種。

以高雄田力農場主人高世男為例。2010年,當他想花350萬蓋最好的溫室種玉女番茄時,父親反對說:「一箱蕃茄20斤300元,2分地年產1600箱,不吃不喝也要七年半。」但高世男知道這是「安全農業」的途徑,勢在必行。現在1分地產值50萬,比過去多一倍,「堅持做對的事情,獲利變高了,」他慶幸當初的決定。

沒想到一條賣10塊錢的牛蒡,竟也有人用溫網室種植。2009年大力有機草本公司負責人陳建行率先用設施栽培時,當地農友竊竊私語:這個門外漢只是玩票性質吧?現在他的大力蔘牛蒡1公斤賣到169元,為全國最高價。

堅持7〉不欺瞞 誠實面對消費者

黃金農夫都以「誠信」贏得好口碑,例如鑫溶實業總經理曾申棟刻意保留烏魚子的肉頭,證明不偷灌卵、不灌水,不矇騙重量。「有肉頭就可以讓消費者放心,代表是真正台灣養殖的,」他充滿信心地說。

首創台灣牛肉品牌「御木牛」的鈜景食品總經理楊鎵燡,2008年發現牛販為增加重量,屠宰前都會大量灌水,他毅然決然自產自銷,養育健康、不欺騙消費者的國產牛。

堅持8〉不斷吸取新知 與時俱進

即便已經產出讓消費者讚不絕口的農作物,大多數的黃金農夫仍然不自滿,每個人都展現旺盛的求知欲。例如賴隆溪連續三年拿下蜜棗品質評鑑冠軍,還經常觀摩果園,並且向前輩請益,「不是第一名就是最好了,」他知道不進則退。

這100大黃金農夫,堅守八大培育心法,扭轉過去「靠天吃飯」「穀賤傷農」的宿命。他們生產的產品,有一顆售價25元的雞蛋、1斤200元的米、1公斤360元的葡萄、1斤600元的雪紋豬肉、1斤250元的玉女番茄、還有9顆1200元的香菇……,每樣都是市場行情的數倍以上。

鍍金般的售價,來自於不可取代的「安全又好吃」。他們最常說一句話:「吃過我家的,別家就吃不慣了。」他們不怕貨比三家,只怕產量不夠,讓消費者買不到而失望。

產品熱銷帶來可觀報酬,多數黃金農夫不以追求營利數字為目標,他們樂於分享,更想進一步扭轉農業劣勢。例如被喻為木瓜王的楊乾德正,尋找兩岸三地(荖濃溪兩岸的屏東高樹、內埔鄉,高雄美濃區)農友合資成立農業開發公司,建立從生產、管理到外銷的一貫作業,扶植木瓜、芒果、鳳梨等熱帶水果產業,成為台灣優質農業的保證。

賺到錢與健康 還賺到友誼

多年來,農業被視為艱困的夕陽產業,黃金農夫卻顛覆傳統,創造「一舉三得」新途徑,透過「善待大地」的方式,不僅賺到錢、賺到健康,還賺到客戶友誼。
「我賺了消費者的錢,他們還打電話來說謝謝,最後還變成好朋友,」太田農牧場主人邱永豐感恩地說,天底下哪有這麼好的事業。

只要你願意,也可以成為下一位黃金農夫,讓消費者吃的安心,又能獲得穩定收入,重新打響台灣美食王國的名號。

【自己敢吃敢喝才敢賣!體驗「百大黃金農夫」安心農產請至:http://www.gvm.com.tw/event/2015farmer/buy/


【本文摘自遠見雜誌2月號;更多文章請上遠見雜誌官網:www.gvm.com.tw
【立即購買遠見雜誌2月號:http://store.gvm.com.tw/magazine_information_755.html

關鍵字: 遠見雜誌食安危機農產品食品安全食安風暴小農經濟有機農業產銷履歷有機栽培夕陽產業

分享給朋友:

追蹤我們: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ETtoday著作權聲明]

推薦閱讀

川普取消中國與香港小額包裹關稅豁免 法人估航空貨運量大減

川普取消中國與香港小額包裹關稅豁免 法人估航空貨運量大減

美國總統川普宣布,5月2日起取消來自中國和香港小額包裹(價值低於800美元)豁免關稅政策,從5月2日起生效,屆時中國輸美原免稅商品將徵收其價值30%,或每件25美元關稅,6月1日後將增加到每件50美元;國內法人評論指出,華航(2610)及長榮航(2618)的貨運營收,美國線佔了7成,取消小額包裹免稅及關稅跳升,航空貨運量將大減。

2025-04-08 07:00

台股慘遭血洗全數跌停! 股災避險:美債、黃金ETF成避風港

台股慘遭血洗全數跌停! 股災避險:美債、黃金ETF成避風港

全球市場等待川普的關稅政策終於出台,結果對等關稅沒等到,反而等來了對等貿易逆差關稅,股編也親眼見證台、美股在45秒內跳水千點的行情,只能說活久見,活久見,道瓊、標普、納斯達克、費半、羅素2000指數皆大幅下跌,其中納指、羅素進入技術性熊市,費半更從去年高點大跌超過40%。

2025-04-08 00:02

關稅海嘯!台積電探8字頭能買嗎? 億元教授:忍一下賺很大

關稅海嘯!台積電探8字頭能買嗎? 億元教授:忍一下賺很大

台股無量下跌,護國神山台積電也跌停鎖死,回測848元,手上若持有1張台積電,等於單日賠近10萬元;護國神山也護不住投資人的荷包,真是淒風苦雨!只是台積電跌破900元大關,仍有不少人想問:現在能進場撿便宜嗎?億元教授鄭廳宜認為,關稅戰是短暫因素干擾,他引用台積電前財務長的話:現在不買、更待何時。

2025-04-07 22:38

郭明錤保守看川普關稅政策 提三問預測半導體關稅發展

郭明錤保守看川普關稅政策 提三問預測半導體關稅發展

知名分析師郭明錤今日發文表示,他對川普政府接下來的半導體關稅政策保守看待,需留意近期半導體股票的風險提升。

2025-04-07 22:24

中菲行3月營收年增30.6% 4月面臨關稅挑戰、但亞太區間運輸旺盛

中菲行3月營收年增30.6% 4月面臨關稅挑戰、但亞太區間運輸旺盛

中菲行國際物流(5609)3月份自結集團營業額新台幣25.55億元,年增30.6%,月增19.5%,累計1月至3月集團營業額則為69.92億元,年增28.3%。4月份面臨美國對等關稅與全球經濟放緩等挑戰,但指出亞太市場區間運輸依然旺盛,公司透過戰略布局,有堅定信心突破困境。

2025-04-07 21:45

慧洋出售兩艘舊船 獲利約2.57億台幣、貢獻EPS約0.34元

慧洋出售兩艘舊船 獲利約2.57億台幣、貢獻EPS約0.34元

慧洋-KY今(7)日公告出售6.15萬噸與3.78萬噸散裝船各一艘,分別獲利約436.97萬美元與340.40萬美元,合計獲利777.37萬美元,換算新台幣約2.57億元,貢獻EPS約0.34元。

2025-04-07 21:12

對等關稅讓珍奶大廠大哭 可能是運給自家美國公司、也可能是DDP貨

對等關稅讓珍奶大廠大哭 可能是運給自家美國公司、也可能是DDP貨

台北市長蔣萬安今(7)日針對美國對等關稅問題,與業者商討因應對策,有一家珍珠奶茶大廠代表哭訴,指他現在有4、5個貨櫃正在運送途中,不知道該怎麼辦?對此船公司與攬貨公司高階都指出,一般關稅都是由買主承擔,這家珍奶有可能是運給自家美國公司的貨,不過台北市進出口公會祕書長黃文榮指出,現在也有越來越多的貨是完稅後目的地交貨(DDP),由賣方承擔關稅。

2025-04-07 20:06

川普關稅大刀落下 立凱電看好有望為政策受益者

川普關稅大刀落下 立凱電看好有望為政策受益者

美國正式宣布課徵對等關稅,其中對中國商品徵收34%關稅,根據中國數據顯示,加上此前關稅,則美國對中國鋰電池材料關稅課徵稅率高達82.4%,讓鋰電池材料供應鏈廠呈現幾家歡樂幾家愁,立凱電(5227)擴大全球市場佈局,其中授權以色列化工集團ICL在美國的LFP材料廠,日前正式啟用,將獲得前所未有的歷史機遇,立凱電可望為這波關稅大刀落下的受益者。

2025-04-07 19:41

川普關稅重拳 蘋果傳從印度包5貨機急運iPhone赴美

川普關稅重拳 蘋果傳從印度包5貨機急運iPhone赴美

根據《印度時報》(Times of India)報導,消息人士指出,在3月最後一周,蘋果在短短3天內緊急安排5架滿載iPhone及其他產品的貨機從印度飛往美國,以規避美國總統川普在當時即將公布的對等關稅。

2025-04-07 19:38

生合生物5月掛牌上櫃 全年營運拚雙位數成長

生合生物5月掛牌上櫃 全年營運拚雙位數成長

益生菌原料供應廠生合生物(1295)將於5月掛牌上櫃,暫定每股承銷價60元;總經理楊川賢指出,台灣保健品代工業務每年營收目標成長10%;飼料添加劑業務在東南亞、中南美洲市場都以雙位數成長為目標,整體看好全年營運拚雙位數成長。

2025-04-07 19:30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