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方報/東協廣場系列(1)雙綠計畫 台中中區再生

▲成功路90巷因早期開設許多草藥行而被命名為「青草街」,巷內亦有多家東南亞小吃店。

文/陳靖偉

圖/陳靖偉、黃千千

編按:台中市長林佳龍2015年宣布,將把現行台中火車站前「第一廣場」打造為「東協廣場」,表示將結合市府各局處與民間單位的力量,共同提出以移民工為主體的空間規劃,並說出「新移民就是東協廣場的主人,希望共同維護東協廣場的經營」等語。

今年一月,四方報採訪台中市中區區長黃至民、第一廣場總幹事胡斯喻、綠川里里長薛雅文,移民工團隊「1095,」發起人官安妮及一名在地工作者,期瞭解當地移民工需求及一廣初步規劃方向。

▲第一廣場旁的繼光街上有許多由新住民開設的小吃店。

鐵路高架化搭配「雙綠計畫」 打造台中中區再生

2006年,行政院核定「臺中都會區鐵路高架捷運化計畫」,由中央全額補助,將現行大慶、太原、台中、潭子、豐原火車站改為高架車站,並新增五個區間通勤車站,以改善因平面鐵路穿越台中市區所造成前、後站發展不均的狀態,該計畫預計2017年3月全數完工。

林佳龍於2014年上任後,推出多項重大改革,並在2015年聽取民間團體意見後提出「綠空鐵道軸線計畫」。該計畫搭配台鐵高架化,保留舊台中火車站前後1.6公里鐵路,以步道、空橋及綠化措施打造空中綠廊,並串聯台中糖廠、刑務所等重要文化資產,形成全台特有新、舊鐵路並存的景觀。

同時,林佳龍也提出「新盛綠川水岸廊道計畫」,將全長6.1公里的綠川以截流、引流的方式改善水質及流量不足的問題,並移除綠川現被人們作為廣場使用的箱涵,結合周遭建物、景點進行整體營造。三個計畫交互影響下,未來人們搭火車經過台中時,可俯瞰民眾漫步、騎自行車的舊鐵道,遠眺綠川河景。

▲薛雅文表示,鑒於移工停駐的需求,將持續與政府要求綠川開蓋後保留廣場,也期待之後能組團往東南亞考察。(圖/黃千千)

綠川里里長薛雅文:我期待將來是對移民工友善的狀態


據台中市民政局統計,截至2015年12月台中中區共有7,879戶、19,020人,其中綠川里佔了869戶,共2,184人。綠川里範圍內有台中火車站、第一廣場、金沙休閒購物中心等建物,並有綠川流淌而過,對「雙綠計畫」或一廣轉型規劃而言皆是重點區域。

薛雅文表示,中區其實是老舊城區,有許多房舍需要修繕,廢棄或半廢棄的建築也需重新規劃。然雖如此,中區保有相當程度的經濟活力,每逢假日湧入大量人潮,時有人車爭道的險象,因此在她看來中區面臨的是都市景觀雜亂、交通壅塞,以及隨之而來的產權整合問題。

她指出由於鄰近台中火車站,假日時一廣及周遭店家聚集上千名來自台灣各地的移民工,「這樣的互動模式至少也有七、八年。」縱然初期常有移工酒後行為脫序,但現已逐漸改善,吸引許多新住民在此開設小吃店,與當地居民、商家並陳,形成具東南亞元素的生活圈與消費空間。

針對綠川開蓋,薛雅文說,鑒於移工假日在一廣前綠川箱涵聚集的現狀,她將持續向政府要求規劃可供休憩、辦理活動的空間,「但也要兼顧綠川曝氣的需求,因此它可能是架在水岸上的平台。」雖因施工勢必得暫時轉移他處,但之後休憩空間落成搭配各種活動,仍可吸引移民工重回一廣。

另一方面,她認為公共空間的改變,並不必然會對民間形成的商圈產生影響,「像逢甲商圈就沒有什麼公共開發進去,頂多就是逢甲大學,碧根廣場也是民間集資開發的。」因此綠川開蓋或綠空鐵道軸線等計畫,不一定會拉抬一廣附近的房租、店租,對新住民產生排擠效應。

▼第一廣場前的綠川箱涵,現為假日時移民工停駐的空間。

►►►東協廣場系列文章

四方報/東協廣場系列(2)復甦中的第一廣場

四方報/東協廣場系列(3)中區區長:移工有停駐空間

四方報/東協廣場系列(4)被忽視的移民工及在地需求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 ETtoday著作權聲明 ]

公民(勿用)熱門新聞

蔡克斯拔靠北弘光 學妹:謝謝你

嘲笑伴長大 台菲之子想拓外交路

相關新聞

讀者迴響

熱門新聞

最夯影音

更多

熱門快報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