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翻拍自北市土壤液化潛勢圖查詢網)
政治中心/綜合報導
有鑑於年初台南受到強震侵襲造成嚴重災害傷亡,讓外界注意到國內土地資訊不夠公開的問題,台北市政府10日公布「土壤液化潛勢圖查詢」,資料精細程度高於經濟部3月時公布的版本,一查之下發現台北市主要人潮聚集地如忠孝東路、信義路沿線周邊,都在中、高潛勢區。
台北市政府所公布的「土壤液化潛勢圖」查詢網站,是透過市府工務局營建鑽探的資料庫以及中央地質調查所工程地質探勘的資料庫,蒐集各公共工程以及可信賴的的私有鑽探資料。經過精細篩選後,選出了3060孔進行潛勢評估,評估方式與中央地質調查所方法一致,但鑽孔數量較多、資料較精細準確。
據系統查詢資料顯示,台北市有26.1%屬於中、高度液化潛勢區域,包含市府、信義區、台北市長柯文哲上下班路線、總統府以及總統蔡英文位於大安區敦化南路二段的私宅等。
土壤液化10點問與答:
Q1.什麼是土壤液化?
土壤液化是因為「砂質土壤」結合「高地下水位」的狀況,遇到一定強度的地震搖晃,導致類似砂質顆粒浮在水中的現象,因而使砂質土壤失去承載建築物重量的力量,造成建築物下陷或傾斜。
Q2.土壤液化通常會在什麼地點出現?
基於砂質土壤與地下水是構成土壤液化的其中兩項要件,故土壤液化較容易出現在河川下游的沖積平原及砂質海岸。
Q3.土壤可能液化的基地能蓋房子嗎?
以目前的工程技術,已經可以處理土壤液化的問題。例如國道一號濱江街路段,早年也是土壤液化可能發生的區域,經過改善後液化問題已經解決。
Q4.對位於液化潛勢地區建物,要如何進行改良?
如果建物有兩、三層(或更多層)的地下室,或基礎是採用基樁型的設計,基本上都不需要再做改良。其他形式的建物如果必須進行改良,可能的方式包括設法降低當地地下水位,或是以較佳的土質置換原有的砂質土壤。適合實際建物個案的改良方式,應該尋求專業人士的協助。
Q5.假使我住在低度風險(綠色區域)的土壤液化潛勢區,我該怎麼辦?
可預見的未來期間應可以不必太顧慮液化風險。
Q6.假使我住在中度風險(黃色區域)的土壤液化潛勢區,我該怎麼辦?
中短期內應無太多的風險顧慮,可以配合地方政府較精細的調查工作與結果,再決定後續措施。
Q7.假使我住在高度風險(紅色區域)的土壤液化潛勢區,我該怎麼辦?
建築物位於高度土壤液化潛勢區內請勿過度擔心,民眾可利用自主檢查表先初步檢核,並向地方政府查閱建物的原始設計資料尋求土壤液化工作站諮詢,有需要再委託專業技師進行專業診斷。在行政院政策與經費支持下,地方政府很快會對高風險區域進行進一步的調查(中級精度)。民眾應等待調查結果,進一步確認建築物是否處於高風險區。如為屬實,地方政府會再進行區域性或社區性的改善計畫。
Q8.有可以自己進行土壤液化潛勢檢測或改善的方法嗎?
如欲自行進行瞭解或改善,可以運用自行檢核工具做初步檢核,並向地方政府查閱建物的原始設計資料,尋求配套措施所提供的專業諮商意見。建議除非建物座落在土壤液化的高風險區,否則無須耗費人力時間進行。
Q9.政府對於我家土壤液化問題的改善,有什麼措施?
行政院會支持地方政府先針對高風險區進行進一步的地質調查與改善規劃。此外,也開放一些自行檢測工具,與專業諮詢的管道。
Q10.政府是否鼓勵地方政府計畫以外自行進行單棟建築的改善措施?
由於土壤液化是地區性或社區性的問題,單一建物單點解決的方式效果有限。即使自家建物透過改善而得以在地震引致的土壤液化中倖存,鄰棟建物與基地仍可能崩塌下陷而殃及自家建物。因此地方政府對於區域性風險的掌控與改善才是最重要的措施。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