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心/綜合報導
大家都知道喝太多含糖飲料不健康,近年帶水壺出門已蔚為流行,且英國伯明翰大學(University of Birmingham)在一項研究中發現,人只要在每餐飯前半小時,堅持喝一杯500毫升的水,並且努力不懈3個月,體重就能減輕2~4公斤(註1)。民眾都知道喝水好處多,但大口喝水解渴的同時,吞下肚的水是否就是健康的呢?
其實,透明不代表乾淨,有時只是我們看不到而已。雖然在台灣各地淨水廠,都已經強化其淨水程序,符合國際上的「生飲」標準,不過,台北科技大學環境工程與管理研究所陳孝行教授指出,從淨水廠到家裡的水龍頭之間,還存在太多可能污染自來水的環節,即使自來水都經過淨水廠加氯消毒,但氯氣隨時間揮發,殺菌作用會降低,氯也會與水中的有機物產生致癌的三鹵甲烷,即使煮沸也無法完全去除,消費者不可不慎!
1993年美國密爾瓦基城(Milwaukee)爆發嚴重腸道感染,超過40萬人因飲用自來水而致病,4000人住院,100人死亡,後來發現是水廠的顆粒過濾系統失靈,雖然水中已加氯消毒,仍無法去除致病的「隱鞭孢子蟲」,這也讓科學家開始正視,加氯消毒對原生動物或微生物成效不佳的問題。
▲隱鞭孢子蟲(左圖)、鞭毛蟲(右圖)等原生動物,恐因水源遭污染而成為飲用水中的致命危機。(圖/取自網路)
清澈透明不等於好水,那麼煮沸的水就安全無虞的好水嗎?其實不然,以下4種水看起來乾淨但卻可能危機重重!
1. 煮沸的水
煮沸過的水就安全了嗎?根據資策會研究報告顯示,有34.8%的人會以煮沸的方式維持飲水品質,以台灣人口數2351萬人計算,約有818萬人在喝煮沸過的開水,但其實煮沸的水並非大家想得這麼安全。
水煮沸後雖然能殺死腸道病菌和病毒,但水中的泥沙、沉積物與重金屬依然留下,久而久之,對人體有不良影響。此外,淨水廠會以氯來消毒水質,為了除去水中殘留的氯,民眾會煮沸後開蓋再沸騰約 3 分鐘,但這會導致三鹵甲烷飄散在空氣中。陳孝行教授指出,三鹵甲烷吸入肺部比喝下更糟糕,可能誘發癌症。水中含氯還會對身體造成什麼影響?陳孝行教授表示,氯會促進金屬管線腐蝕,加速溶出鉛管中的鉛,鉛可對多個器官及身體功能造成影響,包括神經系統發展影響、貧血、高血壓、消化系統病徵、腎功能受損、神經系統受損、生育能力受損和不良懷孕結果,其中嬰幼兒、孕婦及餵哺母乳的婦女較易受鉛影響。
▲根據調查,台灣有34.8%的人(約818萬人)會以煮沸的方式維持飲水品質,但其實煮沸的水並非大家想得這麼安全。(圖/翻攝自資策會)
▲自來水燒開後再滾個3-5分鐘可除去水中的氯,但三鹵甲烷的揮發點比水低,「開蓋煮沸」反而將三鹵甲烷散佈置空氣中,「吸入肺部遠比喝下肚子還糟糕。」(圖/環保署)
2. 窮水
20多年前,逆滲透引進家用市場,主打純淨零雜質,當時曾經風靡一時。但什麼都沒有的窮水卻是一刀兩刃,身體需要的鈣、鉀和鎂等有益礦物質全都不見了。 雖然環保署於2004年曾公開說明,逆滲透處理之水與蒸餾水不適合長期飲用,此論述目前並未經科學證實,但一般人體所需要之礦物質主要可由食物、飲用水等不同途徑進入人體內,其中飲用水只佔約1/5。但現代人幾乎都是外食族,要兼顧營養與美味實屬不易,多半還是希望水中能有些礦物質,而不是什麼都沒有。逆滲透另一項缺點是廢水問題,逆滲透每造1份純水約會排放3~5份廢水,水資源和金錢的雙重浪費成本驚人。
3. 瓶裝水
每當颱風一過,水總是呈現黃色的污濁狀態,許多民眾會購買瓶裝水當作飲用水,但其實瓶裝水的容器為苯二甲酸乙二酯(PET),該材質於高溫時可能釋出微量塑化劑,歐盟認定塑化劑具生殖毒性,因此醫師不建議這麼做。且塑膠寶特瓶會污染環境,台北市教育局於2016年8月1日起已全面禁售瓶裝水。
▲瓶裝水容器於高溫時可能釋出微量塑化劑。(圖/翻攝自東森新聞)
4. 整水器≠淨水器
近年相當流行整水器,標榜可產出電解水、負離子水或鹼性水等,許多民眾會將淨水器與整水器混淆,誤以為是同類型的產品。其實應該「先淨水再整水」,但通常電解水機所有成本與重點都放在電解,淨水的功能都很陽春簡化,喝到的水反而沒有經過完善過濾,也因為整水器無完整的淨水功能,若家中水質不好,還可能將水中的重金屬濃縮,對健康不無疑慮。
規格好多不知怎麼選?選NSF 42、53、55、401、P477認證淨水器
以上4種壞水多喝無益,在食安意識抬頭的今日,許多家庭已安裝淨水設備,但淨水設備百百款,活性碳濾心的種類更是多得數不清,孔洞大小、功能與價格各異,有些只能排除異味和色素,有些經過改質後可濾除鉛和汞,一般消費者很難分清這麼多規格,因此選購時多會挑選通過NSF生飲標準的產品,但殊不知NSF還有再細分等級,到底該如何把不安擋在門外,只讓幸福進入生活?民眾可選擇包含NSF42、53、55、401的設備,留下有益礦物質,去除有害無機物;再搭配紫外線燈管,殺死病菌細菌黴菌等有機物,也因為毋須再煮沸,可避免攝入三鹵甲烷。陳孝行教授同時指出,在各種淨水設備中,利用紫外線殺菌是一種快速殺菌且較少副產品的方式,紫外光可以破壞菌體的DNA結構,殺菌效能將達到99.99%。(如:大腸桿菌、腸病毒等)
▲大腸桿菌(左圖)、微囊藻(右圖)都是水中常見的微生物。(左圖/取自維基百科,右圖/取自環保署環境檢驗所網站)
除了以上認證,市面上最新淨水設備還能除去微囊藻毒素,陳孝行教授指出,微囊藻是一種有毒的藍綠藻,對肝臟和神經系統具有毒性。為何會有微囊藻毒素?台灣天氣熱枯水期長,水庫或水塔都易出現優養現象,水中藻類毒素濃度就容易升高。民眾若對台灣水質有疑慮,可注意淨水設備是否擁有NSF P477標準認證,證明可濾除微囊藻毒素 。
▲NSF P477標準認證的淨水設備可濾除微囊藻毒素 。(圖/安麗益之源淨水器提供)
▲NSF42、53、55、401、P477認證所代表的意義。(資料來源/安麗益之源淨水器提供)
▲若淨水器殺菌效能通過測試即可獲得「NSF / ANSI 55紫外線殺菌」認證,表示這台淨水器能有效殺死細菌及病毒,專家提醒消費者在選購淨水器時,可將此認證當成重要的參考指標之一。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