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凌出席董氏基金會戒菸宣導活動。(圖/記者李毓康攝)
文/鍾文榮
我支持菸價調漲,從經濟觀點來看,菸品對於經濟的影響,負面大於正面;但我不支持禁菸,因為管制的成本更高,不僅得不到積極效果,而且徒增更多的社會成本。
政府為推動長照,行政院已經通過提高菸稅作為長照財源(是否合宜在此不討論),紙菸每千支,菸絲、雪茄每公斤應徵稅額從590元調高到1,590元,意即每包菸調高菸稅20元,估計可增加158億元稅收投入長照。但菸稅提高也會增加菸品走私誘因(事實上菸品走私已經開始猖獗,海巡署陸續破獲菸品走私)。
另外一方面,健康福利捐(菸捐)維持目前每包20元不調漲,總體的稅收將挹注到長照財源。官方推估,一年約會增加菸稅225億元,惟菸捐因為菸品消費數量降低而減少67億元,總計一年可增加稅收158億元。
提高菸價已經成為一些國家的政策,世界衛生組織的「菸草控制框架公約」 (WHO Framework Convention on Tobacco Control, WHO FCTC)被愈來愈多的國家批准生效後,增稅成為減少菸草消費的一個主要途徑,許多簽署國也開始不斷地提高菸稅。然臺灣的菸價和世界各國比較起來,由於臺灣的菸稅似乎過低,以致於菸價相對也就低廉許多,若再經過購買力平價調整之後,菸價更低,以致於政府和民間一直認為菸價應該還有調高的條件才對。
為什麼菸捐反而因為菸稅提高後變少了?主因是菸價的價格彈性是有彈性的,意即癮君子們對於菸價具有敏感度,菸價因為菸稅提高而提高因而減少抽菸的數量,最後導致菸捐反而減少,除非菸稅和菸捐同時提高,這樣一來菸價的反應將更為顯著,照道理菸品消費數量會大幅降低,國民吸菸率也會降低,稅收也會增加,直到吸菸率降低到一定程度導致總體菸稅減少。
▲行政院通過!菸捐漲20元,菸稅加5元。(ET新聞雲提醒您:吸菸有礙身體健康)
在葉春淵等人的一篇「菸品健康福利捐對香菸消費量及產業之影響」中指出,國產、進口菸的價格彈性分別為-0.645及-0.818的前提下,假定菸捐再調漲5元,以2004年人口計算將使國人平均每人國產菸及進口菸消費再減少4.25包及4.93包,合計平均每人的菸品消費量減少9.18 包,平均每人菸品消費量減少8.58%。此時,新的菸品消費量減少至17.9億包,政府菸稅收益為390.32 億元,其中菸捐約179億元,即菸捐可多增收89.52 億元。
菸品是一種正常財貨,基本上都是有價格彈性的,當菸品漲價,消費者自然而然會減少菸品的消費,在國產菸與進口菸的價格彈性皆小於1的情況下(取絕對值),菸價因菸稅或福利捐上漲而上漲,整體的菸品支出對癮君子而言還是會上漲,但菸品的消費量仍會下降(進口菸品的彈性高於國產菸,下降更多)。
從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的「菸害防制資訊網」的「成年人吸菸行為調查」資料顯示,從「菸害防制法」實行後到三次提高菸捐,成人吸菸率已經從1990年的32.5%,降低至2015年的17.1%(比2014年的16.4%增加0.7%,政策目的希望在2020年下降至10%),顯見菸價調高後,整體的吸菸率有大幅降低的效果。
菸稅與菸捐就是一懲罰稅,積極的目的就是透過價格機能讓菸品消費減少而降低吸菸率,但菸癮所造成的個人危害以及外部成本,並無法完全由個人自負,除非菸價提高到某個程度,但高菸價的效果近於禁菸,回過頭來又會產生菸品走私的誘因,過與不及都是問題。
突發奇想,如果菸品的銷售改為專賣制度,除了菸稅、菸捐以外並實施強制險,由保險公司專賣經營。要抽菸可以,菸稅從價,菸捐從量,並繳交一年的強制險,由菸品的消費量決定保險費,將菸品造成的危害由健保支出剔除轉到商業保險給付,不足之處就自行負擔,對於第三方的危害由保險金的部分比率提撥到醫療基金專款專用給付,這樣不知能否能更有效降低吸菸率呢?
●作者:鍾文榮,科普經濟學作家及資深產業分析師。經常四處臥底探究百姓生活,把枯燥的經濟分析轉成民眾能懂的文章,以上言論不代表公司立場。88論壇歡迎更多聲音與討論,來稿請寄editor88@ettoday.net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