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心/綜合報導
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一個節氣「立春」通常位於2月4日前後,但今年立春正確時間落在2月3日(初七)23時34分,十分罕見。天文專家表示,上一次發生是在距今120年的1897年,而下一次則會是在2021年。
▲立春象徵春天的到來,也是氣候明顯變化的節氣。(圖/CFP)
據悉,24節氣是根據太陽在黃道上的位置來劃分,也就是依照地球繞太陽公轉的軌道上的位置,把一年分為24個評等的段落。視太陽從春分點(黃經零度)出發,每前進黃經15度為一個節氣,運行一圈後為一個回歸年。
立春自古以來都被認為是整年最重要的開端,人們會用祭典來迎接春天的到來,各式各樣的慶祝活動,例如:喝春酒、吃春餅、打春牛、咬蘿蔔等,俗稱「咬春」和「打春」。而同時,這天也是氣溫明顯變化的節氣,隨著太陽的日照增強,氣候會逐漸回暖,也代表著嚴寒時期過去,降水會逐漸增加。
中國天文學會會員、天津市天文學會理事史志成表示,一個回歸年的長度是365.2422天,因此每個節氣在公曆年中的時間段平均約為15.25天,其起始日期大體上也是固定的,但太陽的周年運動並不均勻,而且歷年的長度也不同,平年為365天,閏年則是366天,因此節氣的具體時間就會產生細微的變化。
每年的同一個節氣都要比前一年緩6到5小時,而遇到閨年則會提前1天,也就是24小時,因此在遇上平年時,同一節氣會比前年同天或是滯後1天;而在閨年時,相同節氣可能會與前年同天或是提前1天,因此儘管是同一個節氣,會出現有3個不同的日期,以立春為例,就會有2月3日、2月4日和2月5日這3種情況。
史志成表示,從1900年至2000年這100年統計顯示,立春只有2月4日和2月5日這2天,並沒有出現2月3日,而在2000過後的本世紀統計中,立春則只有出現在2月3日和2月4日這2天,沒有2月5日,「3日或5日立春儘管比較罕見,但也是正常曆法現象,公眾應該以一顆平常心來面對」。
中央氣象局指出,影響台灣的大陸冷氣團於3日逐漸減弱,清晨各地氣溫仍偏低,但在白天起氣溫會明顯回升,全台各地大多為多雲到晴的天氣,西半部日夜溫差大,而東半部地區及北部山區有局部短暫雨。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