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溫朗東
柯文哲在世大運閉幕式的演講,達到了台灣政壇公開演說的一線水平,遠勝檯面上所有的政治人物。
我想從演講技術的角度,來談這一段短講。
在個人形象上,柯文哲換上了一套淺藍色麻料質感的西裝,比他平時的夾克裝正式許多,可以說是他有史以來最「時尚」的一套衣服,讓他顯得年輕、活力、專業。
柯文哲基礎表達技術:咬字、停頓、輕重音、手勢的運用,跟2014年的連柯辯論時的他相比,判若兩人,提昇幅度驚人。
最關鍵的地方來了,這場演講細聽之下,會發現一個弔詭:明明是「感謝」的台詞,柯文哲卻說的激情有力,那情緒飽滿到不太像是一般的感謝口吻。
這是表達失誤嗎?字詞內容跟演說語氣的矛盾?不,這是精妙安排的結果。
這其實是一場雙軌演講。柯文哲透過「非語言訊息」,傳遞了潛藏在台詞下的第二軌內容。
世大運被郝龍斌拿下來之後,柯文哲只能接住。這一個月來,藍綠政治人物批評不斷,說預購票房太差,不可能成功。開幕式還遇到反年改抗爭,流程大受影響。
柯文哲的第二軌,其實是用激昂的口吻,表達「被唱衰後,揮出全壘打」式的自信。這種情感與台灣人普遍缺乏的國族主義激情、運動場上的國家情懷相互融合:即使這麼多人不看好我(台灣),我還是可以贏得勝利。
這種情感巧妙的藏在謙卑的台詞下頭,感謝郝龍斌,感謝蔡英文,感謝萬名志工,感謝購票進場的觀眾……
謙卑的台詞,在郝龍斌的功勞議題上展現了高度,對於辛苦的志工與觀眾來說,也非常討喜。
但第二軌的潛台詞,展現了決心、不服輸、帶著憤怒的自信。
如果第二軌直接化為台詞,雖然粉絲爽度會更高,但是也會讓一些「在乎政治人物風度」的人覺得太辛辣。如果第一軌真的用謙卑的語氣講,又會被覺得太過懦弱,甚至懷疑柯文哲缺乏魄力。
兩軌分工做得相當精巧而不著痕跡,是這場演說的最大亮點。
最後一個精心安排,是即使閉幕式上,獨派團體手拿台灣旗被擋在場外,協調後只能一個人帶兩隻旗子進來(害怕帶太多會發送給更多人),明顯展露了柯文哲的中華國族意識。
但這場演說知道如何巧妙遊走在中華民國/台灣的界線:我不讓你輕易進來舉台灣旗,但我的演講,不提中華台北,只提台灣,只提福爾摩沙。我抓住這條界線,拿走我要的台灣符碼,卻把台獨主張巧妙的當作包袱丟開。
這是很高明的政治操作。
不管你喜不喜歡柯文哲,他各方面都在進化。如果你印象中的他還是2014的樣子,絕對會輸得很慘。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