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殺人口超過4分之1是65歲以上長者 「憂鬱」為主因

老人,老婦,老太太。(圖/達志/示意圖)

▲老人憂鬱是自殺一大主因。(圖/達志/示意圖,下同。)

生活中心/綜合報導

根據衛生福利部十大死因統計,2016年所有自殺人口當中,有超過4分之1是65歲以上長者,而憂鬱傾向是造成自殺的首要原因,又根據全國自殺防治中心發布的調查,有情緒困擾的人高達4成曾經想自殺,可是會尋求協助的不到2成,北市大安區近2年社區老人憂鬱調查分析顯示,會參與社區活動的老人明顯憂鬱傾向較低,而獨居長者的憂鬱傾向則較一般社區老人為高,呼籲大家一起來幫忙,找出社區潛藏憂鬱長者,一起關心社區老人。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久病厭世、憂鬱、獨居都是老人自殺的原因,其中憂鬱是自殺的一大主因,台灣老人憂鬱比率估計約12~13%,但當因憂鬱出現不吃飯、不想出門、睡不好、不喜歡社交等情形時,卻又常被誤認為是「正常老化現象」,或家人不知如何尋求資源,甚或老人不願意踏出家門接受協助,進而增加自殺風險。

台北市大安區健康服務中心周真貞主任表示,105年大安區以參與社區活動的老人為對象進行老人憂鬱量表(GDS-15)檢測,共完成檢測4000多位,其中有憂鬱傾向超過5分者僅占1.5%,遠低於台灣老人憂鬱比率。而106年則針對社區獨居長者進行檢測,上半年完成516位,有憂鬱傾向超過5分者占15%,有憂鬱傾向之比率略高於台灣一般老人。憂鬱症是老人自殺死亡主要危險因子之一,而獨居長者又有很高比例企圖輕生,他們是社區中相對弱勢的一群老人,往往更容易被誤認為身體功能退化,而未加注意。

106年7月起,台北市大安區健康服務中心嘗試與社區心理諮商師合作,對於老人憂鬱量表GDS-15量表篩檢≥ 5分,懷疑有憂鬱症傾向且無法自行外出長者,透過公衛護理師專業初評及轉介,除了定期居家關懷訪視外,並安排心理諮商師到府服務,或依需要協助預約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各區附設門診部社區心理諮商服務(https://mental.health.gov.tw/WebForm/Message List.aspx ?Type=C1)!衷心期待更多需要的長者能夠有機會試著走出來。

▼長輩需要多一份關心。

長期服務於社區心理諮商門診的蔡雪月心理師表示,長者透過參加心理成長團體,亦能提供他們自我調適的過程。68歲的王女士即是透過參加大安區健康服務中心舉辦的團體課程「心靈饗宴~團體畫作 畫出我的人生」,在蔡雪月心理師專業引導之下,重拾畫筆,回憶起從小的願望就是要有健全的家庭,結婚後成為家庭主婦,走入人生下個階段;轉眼間自己老了,回頭遠望,原來人生中最重要的家人就是畫中的9顆蘋果,有歡笑、有悲傷,而人生中各個好朋友有如畫中兩旁的花草圍繞在自己身旁,感觸深刻。團體成員互相認識、交流後,發現人生中的點滴俯拾即是,期盼長輩釐清自己的問題、增進面對問題的能力,以渡過生命中的風雨,也更有勇氣面對未來的人生。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守門人」是預防自殺的一大重要方法,所有具愛心介入預防工作者都可以預防自殺,包括家長、學生、老師、學校護士、學校職員、鄰里長等等皆可成為自殺防治的工作者。當察覺照顧的老人有異常行為時,能及早帶往醫院檢查,或接受心理諮商服務,同時也要鼓勵長者多參與社區活動,多運動、學習自己有興趣的事物、有宗教信仰,提供社區資源或其他支持系統,適時幫助老人從憂鬱狀態走出來,就有機會幫助他們回歸正常生活。關懷老人需要大家一起來協助。

★圖片為版權照片,由達志影像供《ETNEWS新聞雲》專用,任何網站、報刊、電視台未經達志影像許可,不得部分或全部轉載!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