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橫文章刪除…網諷「就是個挺鴉片的人」 課綱15篇定調

▲▼高中國文課本,國文課本示意圖。(圖/資料照)

▲高中國文文言文15篇選文確定下來。(圖/資料照)

記者盧映慈/台北報導

高中文言課綱15篇選文確定,大致上照著研修小組的推薦選文,不過其中連橫的〈台灣通史序〉改為洪繻〈鹿港乘桴記〉,連橫的曾孫連勝文就開罵「要去中國化就正大光明一點」;但連日前大力支持文言文的北一女老師歐陽宜璋都認為,〈鹿港乘桴記〉也是最佳台灣題材選文,並不是零專業。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台灣通史序〉上次課審大會時,其中「開山撫番」等漢人本位的語言被批判的很慘,這次刪除,課審委員都表示「尊重原住民的進步」,但《台灣通史》是第一部完整以台灣為名的在地通史,尤其作者連橫年代橫跨清領、日治,後人如連戰、連勝文等,也在政治界有一定名聲地位,可算是見證台灣歷史發展的一部專著,從課綱中刪除,許多人都覺得可惜。

▲課審大會第12次課綱會議,確認文言比例35~45%。(圖/教育部提供)

「台灣通史的歷史背景下,寫『番』也是很正常的,不教學生歷史脈絡、重新審讀,卻直接刪除、否定,不是教育者的作為」,在〈台灣通史序〉被批鬥時,許多國文老師、教授都感到無奈,認為台灣通史根本被汙名化;不過〈台灣通史序〉畢竟是序,用宏觀的史學角度來談寫歷史的必要性,連帶提到台灣發展過程中的困苦,洪繻的〈鹿港乘桴記〉則詳實呈現了當時鹿港港口的進出貨、直到沒落的背景,更容易有生活感。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歐陽宜璋身為文言文的支持者,也對〈鹿港乘桴記〉表示肯定,一方面符合《原住民族教育法》精神,沒有「番」的爭議,一方面又能呈現鄉土意識、在地情懷,同時為台灣漢人來台、一府二鹿三艋舺的歷史脈絡,做了最貼近生活的補充;〈台灣通史序〉雖然沒有選錄、有點遺憾,但「道不行乘桴浮於海」的新選文精神,「我喜歡」,老師也可以在課堂上再次補充台灣通史序的脈絡。

▲連勝文痛批刪掉連橫〈台灣通史序〉是去中國化。(資料照/記者黃克翔攝)

不過有人擔心,連橫從課本中刪除,學生就不會再在意以往的文史脈絡,但連橫在日治時期發表過〈臺灣阿片特許問題〉,支持鴉片專賣局後期為了賺錢發放特許證的行動,強調台灣一開始吸食鴉片是為了「增加抵抗瘴癘之氣的免疫力」,多開幾張也還好,不用太緊張,讓林獻堂等人跟他斷交,幾年後在上海度過餘生,也被視為是一個大汙點。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另外,15篇除了〈鹿港乘桴記〉之外,還有一篇女性作家張李德和的作品〈畫菊自序〉,其他都是原本30篇選文內的文章;〈畫菊自序〉除了平衡作家性別比例之外,她同時也橫跨清領、日治、民國時期,同時在文學史、藝術史上都有地位,在女性身分之下,能有「詩、詞、書、畫、琴、棋、絲繡七絕」的稱譽,體現出「性別平等、各有所才」的意涵,因此選入。

比較特別的是,〈畫菊自序〉還是駢文體,學生很難得見到這種寫作文體,彌補類型不足的問題,這篇文章也提到女性在傳統的相夫教子之下,還是能發展自己的志業、專長,也不一定要以讀書當官為目標;這也是她為什麼能成為一方藝術大家的緣故,在家鄉嘉義有很大的名聲地位,但日治晚期她改名為長谷德和,也留下一個小缺陷。

15篇選文

先秦:燭之武退秦師(記敘),諫逐客書(應用議論),大同與小康(說明)。

漢魏六朝:鴻門宴(記敘),出師表(抒情應用),桃花源記(記敘)。

唐宋:師說(說明議論),赤壁賦(記敘抒情議論,辭賦類),虬髯客傳(文言小說)。

明清:項脊軒志(抒情記敘),晚遊六橋待月記(記敘),勞山道士(文言小說類)。

台灣題材:勸和論(議論),鹿港乘桴記(記敘說明),畫菊自序(駢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