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醫療網/李義輝報導
入秋以來,日夜溫差相當大,醫師警告,慢性疾病患者應提高警覺,如果覺得肢體痠麻,就應立即就醫。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最近收治兩名下肢動脈阻塞(腳中風)患者,但治療結果卻差很多,延誤治療的老先生,還因此被截肢。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心臟血管外科主任姜智耀指出,張老伯伯為人客氣,很怕給晚輩添麻煩。日前腿部異常抽痛,以為天氣變涼,氣候變遷導致風濕痠痛,不以為意。
自己想辦法來舒緩疼痛,按摩、泡熱水,以及塗抹疼痛藥膏,沒想到,第三天腳開始發麻,腳底也感覺冰冷。這才覺得不對勁,但為時已晚,被診斷罹患下肢動脈阻塞,由於沒能在病發後6至8小時內接受治療,發生不可逆的組織壞死,不幸導致截肢。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另一名「腳中風」患者張奶奶則對自己的身體隨時保持高度關心,身體只要有一點小小不適感,就會主動就醫。前一天傍晚在公園散步,右腿突然抽痛無法行走,張奶奶只好就近坐下休息,當天晚上,在家人陪同下立即急診就醫。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姜智耀指出,張奶奶檢查結果為確定罹患下肢動脈阻塞,立即進行血栓清除術及血栓溶解治療,解決腳部中風問題。由於張奶奶的高度警覺,則免於截肢後果。
下肢動脈阻塞(腳中風)屬於動脈血管的急性阻塞,使肢體忽然失去血液供應,輕者可能在走動時,才會感到小腿或腳掌疼痛,嚴重者可能兩腿都痛到不能行走,甚至靜臥休息都無法緩解。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姜智耀說,由於血管阻塞,使肌肉組織無法獲得充足血液,導致組織壞死。典型症狀會有間歇性跛行,患者常走幾步路就會感到腿部無力,症狀不易即時察覺,易被誤認是單純的體力不足。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在治療上,目前可透過多種藥物來改善症狀,但最重要的是,戒菸、多運動,並控制其他危險因子,如高血糖、高血脂、高血壓問題,才能減少腳中風的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