糧食是武器、是未來 「蓄意浪費」有如買4袋丟1袋!

▲▼ 法國奪得全球「食物永續指標」冠軍。(圖/達志影像/美聯社)

▲ 國人一年浪費的食物可以讓26萬中、低收入戶吃上20年,但台灣近年的食物浪費量沒有明確下降的趨勢。(圖/達志影像/美聯社)

記者林書荷/專題報導

「某人從超市買了4大袋的食物,走到停車場時不小心將其中一袋落在地上,他卻不以為意地拎著剩下3個袋子,開車走了。」雖然聽起來不可思議,這卻描繪出當前人們浪費食物的景象。聯合國指出,只要全球減少25%的糧食浪費,就能讓地球上的所有人吃飽。台灣不缺乏食物資源,但是國人一年浪費的食物可以讓26萬中低收入戶吃上20年!買了食物卻不將它們吃完,相當於在選購完畢後直接將其中一部分丟棄。食物在世界各地被當做武器、籌碼,食物也是貧富差距、未來生態發展的指標之一。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糧食耗損」的情況可能比你想像的還要嚴重

台灣平均每年糧食損耗量約為359萬噸,相當於全台每個人平均一年浪費156公斤、一天丟掉一個國民便當。台大農經系徐世勳教授團隊於主婦聯盟10月1日的「惜食論壇」公佈的資料顯示,台灣近年的食物浪費量沒有明確下降的趨勢。當人們在丟棄食物的同時,飢餓和低收入戶人口卻逐年增加。聯合國9月指出,全球10年來逐漸減少的飢餓人口又再次增加了。根據食品藥物管理署的調查結果,台灣超商、超市、餐廳等,總計1年有3萬6880公噸沒吃過、沒拆封就放到過期的食品,全被當作垃圾處理。主婦聯盟計算這些剩食的價值,發現每年高達38.1億元。

徐世勳教授團隊的研究指出,台灣超過60%的糧食浪費發生在通路到消費者的階段。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資深專員沈寶莉表示,目前台灣減少食物浪費的政策欠缺整體減量目標及行動方向,跨部門間則缺少合作,難以達成共識。另外,雖然民間對減少食物浪費有一定程度的關注,但依然缺乏宣傳、教育消費者如何在生活中落實。餐廳和其它通路也欠缺減少食物浪費量的目標和更多的誘因。

▼ 台灣平均每年糧食損耗量約為359萬噸,相當於全台每個人平均一年浪費156公斤、一天丟掉一個國民便當。(圖/主婦聯盟提供)

「蓄意」浪費糧食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食物浪費的問題在開發中國家可能源自設備、運輸等限制,屬於「非蓄意」的耗損,在已開發國家則是以「蓄意」的浪費糧食為主,通常是因為消費者購買過多,或是零售業因各種因素丟棄食物。聯合國農糧組織(FAO)專家范亞特狄克(Robert van Otterdijk)曾說,「買得起食物的人丟得最多。」

主婦聯盟資深專員沈寶莉表示,被丟棄的食物大部分是蔬菜類、水果類、肉類或海鮮類,丟棄原因包含快過期、外包裝破損,或是過熟、不符合上架標準、冷藏櫃溫度不足等,這些因素均影響生鮮食物的保存或是否可以繼續上架。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過時的消費者心態──如何做到節省、不浪費?

超商或量販店的架上總是過度陳列,因為若是不擺滿,賣相不佳,民眾就不願意購買。如何導正這種消費者心態呢?沈寶莉表示,消費者應做好計劃消費,增加整理冰箱、食物儲藏櫃的次數,了解自己及家人的飲食習慣和需要再消費。另外,也可嘗試週末到農夫市集直接跟生產者接觸,了解食物生長的情況,支持在地、當季的生鮮食材。

此外,消費者應該注意食物的保鮮期限,包括製造日期和最佳賞味時間,尤其是乳製品和肉類。肉類若沒有在ㄧ、兩天內吃完,可以包在鋁箔紙並冰存起來。罐頭和包裝食品雖然可以保存較久,但也不要因此購買超過所需的數量。消費者可以養成將開封後的食物貼上標簽、寫上日期的習慣,或將快到期的類似食品放在顯眼處,才不會忘記將它們吃完。消費者也應該不時檢查冰箱的溫度,避免腐壞。

▼ 目前的實際行動與規範包括「餐館業事業廢棄物再利用管理法」,以及環保署規定業者「必須上網申報食品的清理流向」。(圖/主婦聯盟提供)

「惜食」的實際行動與規範

從今年1月1日開始,衛福部「餐館業事業廢棄物再利用管理法」規範全台8萬5000多家業者,如果將廚餘和廢油委託清除或再利用,都必須詳細記錄備查,違者最高可處罰鍰3萬元。此外,環保署訂定,從今年3月1日起,資本額2500萬元以上的超市和零售量販等業者,必須上網申報食品的清理流向。這些是台灣目前向「惜食」邁進的成果,不過未來的路依然漫長、遙遠。

主婦聯盟10月1日舉辦的「低碳生活──從惜食開始」以「惜食論壇」的方式邀請一些參與「惜食餐廳」計劃之餐廳業者分享過程與心得,也邀請香港環保團體「綠領行動」來台灣分享他們推動「食物不浪費」與餐廳「廚餘查核」的經驗。此外,「綠領行動」也以小型工作坊的方式帶領大家了解「廚餘查核」的實際操作過程,藉此協助台灣社會了解減少浪費和善用資源的方式,擴展對減少食物浪費行動的認知與想像。

▼ 法國奪得全球「食物永續指標」冠軍,該指標以永續農業、營養、食物浪費3大面向為評比標準。(圖/達志影像/美聯社)

糧食是武器、是未來

糧食是武器,未來擁有越多純淨食物來源的國家,將越有權力。東南亞每年70萬兒童死於腹瀉,中國有三聚氰胺毒奶粉、 印度學校午餐有毒、歐洲爆發毒雞蛋危機。食物也會被當做戰爭中的籌碼,以南蘇丹的「人為饑荒」為例,該國自2013年起陷入內戰,政府寧可讓人民活活餓死,也不願意讓食物和物資落入反對派的手上。政府甚至故意斷糧,以此懲罰支持反對派的人。此外,葉門也因葉門什葉派青年運動陷入「人為饑荒」的境地,沙烏地阿拉伯持續封鎖食物來源,導致700多萬人挨餓。

國人無須面對上述的悲慘情況,但依然有自己的「戰爭」要面對,因為許多中低收入戶依然沒有足夠的糧食。如何運用、保存糧食,與未來生活有很大的關聯。從不浪費食物著手,能打造台灣永續環境;從選擇永續食物,能化解氣候變遷的速度。所謂「永續食物」是指,消耗地球資源最小、排放溫室氣體最少、破壞地球環境較小,也不傷害動物、傷害食用者健康的食物。善用食物資源,就像將「落在停車場地上的食物袋」全都撿起來,試想此舉能夠餵飽多少人!

▼ 食物在世界各地被當做武器、籌碼,國人雖然無須面對這樣的悲慘情況,但依然有自己的「戰爭」要面對。(圖/達志影像/美聯社)

★圖片為版權照片,由達志影像供《ETtoday新聞雲》專用,任何網站、報刊、電視台未經達志影像許可,不得部分或全部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