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病要現金?有信用也沒路用 見錢眼開

健康醫療網/林宜慧報導

調查顯示,將近3成的醫療院所不接受信用卡或金融卡付費方式,或設定最低刷卡金額的門檻限制;以致許多病患及其家屬,常因為領不到足夠的錢或擔心財產安全,還沒就醫,可能就先為了錢急死自己。

 ▼看病要現金?有信用也沒路用?「路卡」不好?(圖/健康醫療網提供)

遠見民調中心公布國人醫療付費行為大調查;結果發現,將近3成的醫療院所不接受信用卡或金融卡付費方式,或設定最低刷卡金額的門檻限制,致使許多民眾得捧著大把鈔票小心翼翼走進醫院、為了保管高額醫療費而住進收費昂貴的單人病房的情形,成為時常出現在台灣醫院裡的奇特景觀。

調查並發現,鎖定有支付過1000元以上醫療費用的42.5%民眾,在花最高額醫療費用的經驗中,88.5%仍主要以現金支付,只有10.2%使用信用卡或金融卡,使用率僅佔一成。但60.3%的民眾認為醫療機構應該提供信用卡或金融卡的付費方式,完全不考慮刷卡的民眾則僅佔3%。究其原因,一般ATM提款機都有單日提款上限3萬元、攜帶大筆鈔票安全堪慮,和手頭上沒有足夠現金是主要因素。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陽明大學醫學院教授潘懷宗博士表示,醫院是否提供刷卡付費方式必須取決於買賣雙方的動機,目前病人端有意願,但醫院端在刷卡上完全無利可循,甚至可能擴大虧損情形。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潘懷宗並舉例,例如台北市北投區一家約有1000床位的醫學中心,早期為了提高來客量提供不限金額的刷卡付費服務,但整年下來的營業額只有0.3%獲利率,1000個床位一年共花在刷卡手續費上就要1000萬元,在這樣的情況下,醫院寧可讓病人有一點不便,也不願將這些刷卡所需的手續費以變相收取方式交回給病人負擔。

民間監督健保聯盟發言人滕西華則認為,目前使用健保的醫療住院費每年上限是2萬多元,一般民眾在刷卡付費上並沒有迫切需求。且據研究顯示,使用信用卡循環利息的主要民眾特徵是所得偏低者,刷卡也許方便,但刷卡付費是否會刺激醫療付費市場?亦或演變成院方和病人的負擔,形成另類的醫療卡債?滕西華持保留態度。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台北市衛生局醫護管理處處長劉越萍提醒,住院病患如果手頭上沒有錢立即付費,只要跟院方簽下付款同意書或分期付款書即可,中低收入戶可直接透過社工聯繫轉介社會局補助,若是一般民眾,健保局會在病人出院前預計費用,預先提供家屬連結外界的資源。目前台灣醫院賴帳病患的比例非常低,醫療院所和病患不用擔心臨時繳不出醫療費的問題。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中華民國銀行公會研訓組召集人卓文芳指出,目前銀行方面對於醫療院所手續費的收費比一般現行的更低,公會也提倡在醫院內用塑膠卡替代現金,一方面是安全考量,另一方面也避免鈔票帶來非必要的細菌感染。

卓文芳建議,各醫療院所可以提供不需手續費的金融卡(現金卡)付費方式,讓醫院方不需負擔額外支出,病人又能方便就醫。

作家全嘉莉提醒,目前的教學醫院內大多只跟公營銀行合作,希望倡導金融卡付費後能多開放幾家銀行進駐醫療院所,提高病患的方便性。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