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周怡德/大陸報導
幾尾活靈活現的魚看起來悠遊自在,下一個場景是貪吃的小貓咪打算撈出小魚卻一頭撞上了展示櫃的玻璃上,模樣滑稽,台北故宮以逗趣手法拍攝有名的「魚藻紋」元青花陶瓷,呈現出景德鎮元青花擬真的繪畫藝術手法,讓小貓咪都誤以為看到了活魚,鏡頭再轉往台北西門町有名的刺青街,一個老外趴著椅子上給老師傅刺青,花紋倒是很特別,是台北故宮十大珍寶之一毛公鼎刻寫的銘文,「老文物玩出新流行」、「老靈魂有新感受」這是近幾年台北故宮以新穎的手法,希望激發更多年輕人願意走進台北故宮欣賞這些珍貴歷史文物。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台北故宮真有趣!創意靈感不只套用在展覽上,更有名的是台北故宮研發出來的文創商品!曾推出「朕知道了」紙膠帶、「翠玉白菜」傘, 「墜馬髻頸枕」佳評如潮。據統計,台北故宮博物院文創商品的銷售額一年可高達約8億元新臺幣約人民幣1.6億元,有報導指出,台北故宮博物院的文創商品是陸客來台最愛的伴手禮。
而這些文創商品之所以吸睛,在於設計團隊對於歷史的審慎考察再把創意加了進去,對文物的形式和內容進行了改變。「朕知道了」紙膠帶就是其文字內容截取自康熙皇帝奏折,「朕安」和「知道了」的結合,再通過網絡行銷一炮而紅。「墜馬髻頸枕」的靈感源自《唐人宮樂圖》,一般人不會想到把墜馬髻變成頸枕,卻因此構成了很有趣的連結。遊客原本對唐朝仕女的髮式和生活沒什麽印象,但因為這個頸枕,買回去可用在日常生活中,自然而然了解了唐朝歷史的一部分。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登陸舉辦文創會的台灣創意設計中心副執行長林鑫保分享了《設計形,不形》,通過大量設計案例和設計主題活動,分享了設計者扮演的角色跟設計思考5個步驟,以及幫助台灣故宮做文創設計的大咖學者紛紛來到北京大學海峽兩岸現代服務業高峰論壇做專題演講,讓大家重溫台灣文創的迷人之處,首重「情感營銷」。
有句流行話,台灣最美的風景是人,因此到過台灣感受的也是滿滿的人情味,通過文創商品的「情感營銷」更能感受出,台灣的文創其實就是在打動人心,賣的不只是商品而是一種生活與人生的態度。例如誠品書店,地板鋪上了木頭,書店內如果沒座位可以直接抱本書席地而坐,慢慢品味閱讀,店裡頭還展示台灣各地的文創農特產品跟精品,每一家書店的設計不同,這處用書本打造出來的華麗殿堂,人人走進來彷彿滿滿的文藝味。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然而,越來越流行電子閱讀勢必會衝擊傳統書店的經營模式,兩岸皆然,廈門新格文創CEO蘇曉東提出,文創其實玩的可以是「跨界整合」,如同出版社出書結合AR技術,提供閱讀者不同的使用場景與體驗,他舉例大陸的中信出版社出了一套童書「科學跑出來」通過下載手機APP,掃描書可以身歷其境的看到鯊魚還有其他各種動物,家長對照書裡的示意圖講故事給孩子聽,傳授知識,圖書還能與餐飲結合,中信出版社與必勝客結合,上門用餐的主力親子消費族群能免費拿書,又增加品牌曝光量。
然而什麼是文創?蘇曉東認為,文創是在經營具有生命力的文化藝術並且創造不可取代的藝術價值,最後體現在無限可能發展的商業利基上。在蘇曉東的理念裡,文創還要「創舊做小」他認為台北故宮文創的成功,就是一個典型案例,拿老東西深入研究,把其特點跟想向外界傳遞的訊息表現出來,也就是他強調的「文創未必一定得開發新事物」,另一個秘訣則是「就好」尊重好的歷史好的文化,才能注入源源不絕的熱情與能量。
而為了促進兩岸創業者的互動交流,這些名人老師出席北京大學海峽兩岸現代服務業高峰論壇,日前在廈門市思明區舉辦。以現代服務業作為主題,圍繞文創和教育、餐飲和健康、等產業領域的大咖創業者前來分享創業經驗 ,也讓台下聽講的兩岸學生收穫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