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郭雪筠
近幾個月以來,解放軍戰機繞台成為台灣社會中的熱門議題,也提高了台灣內部對於中共負面情緒的上升。有媒體立即引用某軍事專家的看法,表示「這是在為武統作準備」,有媒體也隨即安撫民心表示「有美國軍機在側,中國不敢輕易動手,文攻武嚇罷了」。這些眾說紛紜都掩蓋不了兩岸如今實力懸殊的政治現實。解放軍戰機繞台,是一點點地將這些動作「常態化」以逐步改變情勢,是測試美國在台灣問題上的動作,當然也是給台灣政府的壓力和警示——台灣政府若要全面倒向美日,中國大陸不會沒有動作。
對於這情況,全面執政的民進黨或許知道,但全無辦法。蔡英文上任至今,國民黨仍倒在地上幾乎爬不起來,各小黨未成氣候,但民進黨掌權仍有不小的被威脅感,這些威脅的來源已不是從前的「藍色」,而是來自對岸的「紅色」。過去一年多來親綠媒體的報導關鍵詞裏,「中國威脅」可說排名前三,其背後兩大因素是藍營的衰落和中國的崛起。日本媒體人本田善彥在觀察2016總統大選後,寫下個人觀察,他發現藍營支持者對國民黨敗選已無昔日的焦慮和不安,許多人說風涼話:「等著看蔡英文如何面對中共」;而綠營支持者則表示,「以後民進黨一黨獨大,國民黨永遠爬不起來,只能做中共的附庸」,霎時間,本田善彥發現,過去台灣傳統的藍綠對峙已經逐漸轉變為「紅綠對決」。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中共在台灣社會已擁有隱性但不可忽視的存在感,甚至某些方面已開始取代國民黨代表的泛藍勢力。中共在目前台灣社會還不成為正式選項,大家對北京政權的目標和特性也心知肚明,但潛意識裏卻開始不反對它,甚至暗地對中共有期待的台灣群眾比外界想像的多。」本田善彥在2017年1月的發言,經過蔡英文近一年的執政後,跡象不但沒有消退,反而越來越明顯,綠色在台灣內部開始對抗的已經不是藍色,而是紅色。
台灣內部的「紅綠對決」矛盾
「紅綠對決」的涵義並非是「支持統一」的政黨對上「支持獨立」的政黨,畢竟急統急獨在台灣目前都屬於小眾,其所代表的意義是民進黨往後不論是執政或選舉,敵人已不再是國民黨,而是整個中國大陸對台灣各方面的影響力。「紅綠對決」的跡象在2017年尤為明顯,主要促成因素有兩大點。
首先是國民黨的式微。如今的國民黨找不到自身定位,無法像民進黨和時代力量一樣,尋求本土和年輕人的支持,也無法如新黨成為「統一」的代言人。2017年的國共論壇最終「難產」,國民黨喪失兩岸話語權,也失去扮演與中共和談的角色,甚至國民黨目前仍在「中國國民黨」和「台灣國民黨」的定位反覆徘徊,懷抱一定中華情結、對台獨或民進黨不滿的深藍,對於「本土」吳敦義所帶領的國民黨也多有不滿。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如今的國民黨面對民進黨毫無還擊之力,多數藍營選民對國民黨再起也無多少冀望,許多人遂轉向「等大陸來收拾民進黨」的想法。中共收緊台灣國際空間、軍機繞台等,對於憋屈已久的藍營支持者可說是出了一口惡氣,大有「以前說馬政府不行,我看你蔡政府能如何」之感。也因為國民黨「不中用」,根本算不上民進黨的執政壓力,影響力日增的中國大陸反而更讓綠營有危機感。
再者,大陸在經濟和國際的崛起讓鄰近的台灣產生強烈對比,「一帶一路」不論成功與否,「中美關係」不管有多少危機,確實能給在外交上一無所獲、在國際上逐漸失聲的台灣帶來不小的失落感。加上大陸致力挖掘台灣人才,越來越多台灣年輕人頻繁往來兩岸,都逐步加重網上對於「中共收買台灣」、「和平統一會如何」的討論聲浪。
現階段對多數人而言,「被統一」的討論聲浪只能算是一種「危機處理」,並不代表有「被統一」的意願或準備,更多的是,人們基於生存本能、面對現實的一種回應。但是明顯的兩岸對比、越來越多的討論聲浪對民進黨仍造成不小壓力,當民進黨一心算計選舉時,在台灣內部更加容易招致「人家在發展經濟、台灣人才不斷流失,你民進黨在做什麼」的質疑。
若往更遠的未來去推測,大陸持續開出具有吸引力的薪資,越來越多年輕人大學畢業就往北京、上海謀職,習慣持台胞證走遍大陸和往返兩岸,如此久而久之,對中國大陸的「異樣感」還會有多大?對台灣的內部民眾來說,身邊越來越多同學和親人去大陸謀生,同儕習慣用淘寶購物,還一同收看《爸爸去哪兒》等大陸節目,面對種種中國符號已見怪不怪,而大陸更成為工作與生活中一個隱藏或務實的正常選擇,「紅色」很可能會從一種強烈政治符號演變為生活習慣。即便如此,離「想被統一」還很遙遠,但這種「習慣」對大陸是很重要的第一步。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民進黨難再「選擇性迴避」
民進黨因為顧慮選舉基本盤,當前對兩岸仍採取「選擇性迴避」的做法,為了告訴支持者「民進黨不會屈服於中共」貿然躁進,蔡英文日前甚至作出了支持「印太戰略」的明顯選邊,將台灣劃向大陸的對立方。美國在亞洲已沒有絕對的主導權,日本亦急著與中國和緩關係,此刻台灣若不思考如何撫平兩岸對立的裂痕,反而在特定議題上火上澆油、刻意作秀,對窘困的處境並無益處。
從台灣禁用大陸一次性護照,到大陸官員赴台須簽「四不切結書」,以及中共十九大後中共軍機多次繞台可以發現,兩岸關係惡劣所引發的「紅綠角力」不只體現在過去扁政府的「打壓台灣國際空間」,而是蔓延至台灣人民的生活、雙邊往來,甚至是軍事層面。當然,兩岸仍在容許限度內互釋善意,如中國大陸給予台商、台生的種種優惠措施,或台灣放寬陸配親屬探視權、用兩岸紀錄片溫情喊話等。但若民進黨政府仍持續迴避兩岸關係,甚至不智地明顯站到美日一邊,那就難保不會出現「紅綠對立」進一步影響台灣社會的情況。
回顧2017年,台灣媒體不分藍綠地多次報導「中共對台灣青年的新統戰」,報導的背後揭露台灣沉悶已久的經濟困境,民進黨若不穩住兩岸,一味「提防」統戰,又如何提防得了更多赴中國大陸就學、就業的青年?民進黨若不直面台灣的國際困境,不體悟到國際政治在過去20年已發生天翻地覆的變化,一味地譴責「中國打壓」,對台灣困境能有多少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