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史博館藏神像 探索台灣常民信仰發展

▲國立台灣歷史博物館即日起推出「神界‧人間:台史博館藏神像特展」,探索神像的生命旅程與台灣常民信仰的發展。(圖/台史博館提供)

▲國立台灣歷史博物館即日起推出「神界‧人間:台史博館藏神像特展」,探索神像的生命旅程與台灣常民信仰的發展。(圖/台史博館提供)

記者林悅/南市報導

國立台灣歷史博物館即日起推出「神界‧人間:台史博館藏神像特展」,以館藏神像為主體,邀請民眾跳脫往常看待神像時濃厚的宗教色彩,從傳說、工藝、歷史與美學的多元觀點,探索神像的生命旅程與台灣常民信仰的發展。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信仰是常民生活重要的一部分,而被當作神聖象徵物祭祀的神像,不僅承載了民眾對超自然力量的敬畏、生活期盼,同時也是時代工藝、記憶的載體。國立台灣歷史博物館自開館以來,透過購買、民眾捐贈,典藏了上千尊神像,尤其在2016年更獲得楊恭熙先生與黃勻秋女士捐贈大批神像。

不同於以往的特展運用多樣文物敘說主題故事的方式,這次特展的主角們全都是神像,運用單一類型文物豐富的形式與樣貌,帶給民眾不同於傳統祭祀空間,看待神像的視角,擴大時間與空間的縱深,從藝術、傳統技藝、時代生活記憶以及文化保存維護等,多角度地看見神像如何造像,且被轉化成為神聖象徵,又如何在各時代慰藉台灣人的精神生活需要,並在退神後回歸人間。

館長王長華表示,台史博向來致力於常民生活記憶的保存,不僅著重保存物件,更期望能夠透過歷史、物質文化研究等工作,發掘文物背後所伴隨的個人生命故事、時代生活記憶,並透過展覽、教育推廣活動和大眾共享,發揮博物館教育的價值。以神像為例,開館以來收藏眾多神像,除了日常保存維護與展示外,也透過與南藝大等館校合作,陸續進行神像修復。近年更導入科學檢測與應用等儀器與技術,除了提供修護保存更多的線索以外,同時也可以提供歷史與文化等跨領域研究更多素材,希望能把這些成果透過這次的特展和觀眾分享。

展覽故事線以脈絡相承的「成神之前」、「常民信仰與文化」、「走入人間遇見神像」三大主題串連,「成神之前」從神祇無形形象的塑造、分類,傳統工藝的工藝有形造像,以及神聖儀式的轉換下如何讓神像成為信仰的神聖象徵。緊接著在「常民信仰與文化」單元中,則以變動社會與原鄉信仰、地緣社會與行業信仰、務實導向的現代信仰三大子題,探討漢人移民如何帶著原鄉信仰與神像渡台,在這塊土地上落地生根,並從展示的神像類別、受祭祀狀況中,看見常民信仰如何隨社會變遷、各時代不同生活需求,演變出多樣的樣貌。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最後的「走入人間遇見神像」單元,則談到當神像退神後,如何以藝術品、收藏品姿態走入人間,讓觀眾看見民藝收藏家的收藏哲學與美學、博物館與相關保存單位的神像保存維護工作。展覽自9日起於台史博4樓第2特展室持續展出至8月26日,歡迎觀眾踴躍參觀。展覽期間,將陸續推出相關教育推廣活動,歡迎關注官網(www.nmth.gov.tw)最新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