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盧映慈/綜合報導
台灣學生上課時間長達10個小時,公共政策平台也提出「朝9晚3」的建議,但受到大多數的家長反對,老師與校長也憂心「提早放學的學生安全責任,還是會落在老師身上」;彰師大學生也提出一份訪問報告,表示課程時間減少,可能加劇「貧富差距造成的學業落差」。
根據兒童福利聯盟統計,中小學生平均一天睡眠時間只有5~7小時,遠低於青少年的9~10小時睡眠標準,嚴重影響發育,再加上除了東亞之外,世界各國的上課時數平均都不長,如阿拉伯國家約5小時、歐美國家約6~6.5小時等;彰師大學生吳佳芝、王薇雅、萬育嘉、許家銘、徐維駿5人,便收集各方意見,想知道「在台灣到底可不可行」。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彰師大學生表示,根據他們收集的資料,大部分的家長都持反對意見,尤其在雙薪或是經濟弱勢的家庭上反彈更為強烈,理由包含「無法提供小孩學習才藝,但又怕小孩無處可去」、「雙薪家庭無法提早下班接小孩,還是要送去補習班,多花一筆開銷」、「睡眠不足是玩電腦跟手機造成的,跟延後上學無關」、「在學校讀書考試才能增進競爭力」等。
另外,在學校方面,如果讓授課時數變短,依照現行課綱執行的狀態,課程會更難上完,如果以現狀來看,有資源的家庭能支持小孩額外學習,如果砍學校時數,是不是會導致學生間的能力落差持續增大?教學進度的壓力、趕課,會不會讓學生更難以吸收?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再來,對於國小老師來說,沒有完整的配套措施,讓老師來負責學生課後照護的機率很高,而且延後上學時間,對於雙薪家庭來說,還是得早點把小孩送到學校,「哪些老師要放學後留下、及早點到學校來顧學生?」而如果老師為了趕進度,縮短學生的下課時間,會不會因為搶時間出去玩的推擠,更容易造成受傷的危險?假設用校車來接送學生,那購買、維修的開銷一定也會提高,老師的加班費又從哪裡來?
不過彰師大學生表示,國中老師對於這項政策的支持度明顯比較高,例如認為「學生睡飽上課,效率比較好」、「課程趕不上進度,可以刪掉不必要的冗長部分」、「學生有課後時間可以發展自己的興趣」等;這些支持論點與支持方的家長相同,但多是經濟無虞、單薪家庭,或是更重視親子關係的父母,顯示要推行朝9晚3的政策,還是要先從改善父母的工作環境、加強親職教育入手。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校長協會榮譽理事長薛春光以自己擔任多年校長的經驗,表示延後上學對於國、高中的影響可能不大,但國小生特別需要培養「師生關係」,上課前的導師時間是導師跟學生建立關係的重點,「上課」不等於「上學」,;「剝奪導師時間彌補親子關係,是治標不治本」,導師少了能觀察、接觸學生的時間,就要花更多額外時間付出心力輔導,其實並沒有比較輕鬆。
提案的公共政策平台底下,也有網友表示,「國家未來棟樑的學童,理應由大人們去配合,上下班有問題就讓公司增加對於有子勞工的彈性政策,他們替國家產出可能是國家棟樑的孩子,而你們卻這樣對他們,卻又期待他們的孩子成為棟樑?」認為如果一環壓一環,國家根本不會進步。
不過對於延後上班來配合政策,薛春光認為,交通流量的狀況絕對比想像中多很多,畢竟當初就是為了避免堵塞,才將上學、上班時間錯開,但在上下班、上下學時間都已經大塞車,如果改成延後、甚至時間一致,交通流量會不會更差?而且認為朝9晚3就能讓學生幸福,也是很天真的想法,學習狀況、行政教學狀況,只憑單一學校內的資料,是很不明確的。
針對朝9晚5的提案,各界都提出遇到的相關問題,不過台北市政府從去年就有試辦延後上學,但集中在小校試辦,也讓人質疑「參考性不大」;教育部則表示,問題牽涉的層面很廣,將在24日以前發布正式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