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盧映慈/綜合報導
近年中文系碩士班報考人數年年降低,連中文學界志願前二名的台大、政大,報考人數也從去年的近百、掉到今年只剩50出頭,將近砍半;連考上的學生都不一定會來念,暨南大學中文碩班註冊率只有9%,學界不禁感嘆「實用主義論讓人文都沒出路了!」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觀察台大中文系近6年的碩士班報名人數,從102學年度的173人每年下滑,呈現125人、98人、91人、95人的趨勢,但今年更誇張,只有55人報考、幾乎砍半,也讓不少中文系的人嚇了一跳;另外,政大則是從104年的97人、82人、110人都持平,但今年也只有52人報考,讓人對於中文學界的前途更憂心。
學生讀大學都希望「學以致用」,能在畢業後找到好工作,但目前台灣的人文產業大多仍停留在公教人員、文創廣告、出版、學術研究等,但前景現在都漸漸下滑,公務員受到年金改革影響、老師受到少子化影響、文創被濫用、出版業被電子商務及閱讀習慣影響、學術環境待遇差等,既然無法在社會上運用,「讀書」就不是學生的選項。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但中文系不只報考人數低,連考上了都不一定來念,教育部公布的106學年大專校院新生註冊率,中文系碩士班普遍低,最慘的是暨南大學中文碩班,註冊率只有9%,其他私校也不乏有2、3成註冊率的;一般而言,中文系碩班是3年起跳,比起理工科系時間更長,而且研究進路多半是以「學術研究」為目標,只是現在學術界也不好待,很多人寧願先進入社會就業,也不願往上讀,自然無法發展。
在人文科系相對無法找到對應的「實際作用」時,理工科系、商學院等一直以來都是台灣的大熱門,政府又強調「產學連結」,甚至提出可以在校內設立公司的政策,希望幫助學生畢業後就業;這種情況連理工人都看出不對勁,交大校長張懋中就表示,「工業早就飽和了,現在只是拖延時間而已」,大學不能跟產業完全掛鉤。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理工科、商學院的博班也很慘淡,包含台大、成大4個招生掛零的科系,成大校方甚至表示「就業出路好,學生不會想念博士班」;但張懋中認為,研究型大學要以學術「引領產業」,人才培育是科大的事情,產學掛鉤凸顯了台灣無法有創新發展,是因為「太不注重學術研究」的關係,實用主義害慘的不只是人文科系,也是理工科系。
「無法馬上運用的能力,就不會有人想投資」,大學感嘆,現在少子化,大家為了搶學生都用「畢業即就業」的口號來吸引人,但大學存在的意義只是「職業訓練所」嗎?其他國家一邊培育實用人才,一邊培育學術人才,但台灣只有實用掛帥,「沒有最核心的東西,再實用也會被淘汰。」
不過也有中文系碩班的學生認為,現在學界「真的太象牙塔」,人文關懷的精神、文化的個人主體性,才是中文系的優勢,但碩班的研究方向都在「歸納、整理」的外圍討論打轉,很少有自己的創新思想;「好比說藝術吧,形式再創新,只要內容空洞脫離現實,只是加速個人精神的破壞,到時候什麼也留不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