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障「刀尖上舞蹈」穩又美 李媛領飛鯊精準降落遼寧艦

中船重工第七〇四研究所專業科科長李媛領導研究團隊,成功研製中國艦載機安全著艦的特種裝置。(圖/翻攝自大陸網站)

▲中船重工第七〇四研究所專業科科長李媛領導研究團隊,成功研製中國艦載機安全著艦的特種裝置。(圖/翻攝自大陸網站)

大陸中心/綜合報導

大陸媒體常以「刀尖上的舞蹈」形容殲-15飛行員著艦的高風險,事實上要精準完成這樣的高難度動作,必須倚靠特種裝置引導。上海《解放日報》近日特別披露,該項關鍵裝置的女主管設計師在10年前以不到30歲的年紀扛下研發重責,甚至還被資深飛行員投以「妳行不行」的懷疑眼光,最後2012年11月23日殲-15在遼寧艦上完成歷史起飛與著艦後,宣布這項「開疆拓土」的裝置成功。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中船重工第七〇四研究所專業科科長李媛擁有一張娃娃臉,領導團隊自主創新,用5年的時間完成外國需半世紀的研發道路,成功研製遼寧艦著艦特種裝置,保障飛行員精準完成著艦動作。「這個工作,不是誰都能扛下來的。」七〇四所會議室裡,退休老領導鄭重對自己的徒弟李媛讚不絕口。他回憶,10年前這份重任落在不到30歲的李媛身上,其實有些於心不忍,「任務下達後,沒有撤回的道理,必須完成,她是最適合的人選。」

報導指出,該特種裝置看上去是簡單的設備,但其背後是一套龐大的系統,由於精度高,高到中國沒有合適的儀器來檢測,而且它還是安裝在振動衝擊最為劇烈的試驗區域。李媛說,中國雖在上世紀八十年代就開始研究,但受各種環境因素制約只停留在理論上,沒有關鍵性突破,「國外技術封鎖,引進的這條路走不通,只能靠自己研發。」

▼李媛曾入選2016年感動上海十大人物。(圖/翻攝自解放日報)

接獲重任後,李媛開始奔波各個研討會場,在一群頭發花白的專家和業界泰斗中看上去很不協調。當時還有專家開玩笑說,「七〇四所是不是沒人了,怎麽把你派來了?」甚至李媛介紹設備情況時,資深飛行員用懷疑的眼光看著她,好像在問「你行不行?」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作為航母上為數不多的女性,李媛表現出堅韌不拔的一面。為了掌握更多的數據樣本,她和團隊需要在惡劣海況下進行試驗。一次海區迎來大風降溫天氣和極端海況,隨著船的高速航行,試驗區域相對風速達每秒數十米,已接近颶風風速。但就在這種危險的環境下,李媛當時的心情竟然是「興奮」,因為這是測試設備在極端情況下穩定性的最好機會。

李媛曾經最長連續28天工作和生活在航母上,下船時,小戰士對她拱拱手,開玩笑說,「媛姐,我們敬你是條漢子。」部隊軍官也對李媛團隊豎起大拇指稱,「你們就是不穿軍裝的軍人。」

2012年11月23日,隨著飛行員駕駛殲-15戰鬥機穩穩降落在遼寧艦上,完成中國海軍歷史上的新壯舉。而作為航母特種裝置的設計者,李媛也在甲板上親歷了那一刻,她所領導的團隊也憑藉該項工程的出色表現,連續兩次獲得全國工人先鋒號,並入選2016年感動上海十大人物。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殲-15艦載戰鬥機在遼寧艦著艦。(翻攝自中國軍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