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從Android O、iOS 11看AI語音、AI視覺等科技發展

記者洪聖壹/專題報導

在 Google I/O 2017,Google 公司發表全新的 Android O,在 WWDC 2017 期間,Apple 公司發表了 iOS 11,隨著兩大系統陸續升級、隨著物聯網經濟起飛、5G 時代即將來臨,未來的行動產品要怎麼走?《ETtoday新聞雲》在 Google I/O 2018、WWDC 2018 開展前,做了一下兩大系統整理與比較給讀者參考。

開放性生態系讓兩大陣營走得越來越近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概略來說,Android O 的使用者介面並沒有太讓人印象深刻的變化,反倒是 iOS 11,從解鎖介面、控制中心、Siri、Apple Music 到 AppStore 都讓人有耳目一新的感覺,尤其是 AppStore 的大範圍改變,讓現有開發者必須要做一些新的動作來滿足新進用戶,新創開發者也有了出頭的機會,用戶不僅可以很快速的找到自己想要的應用程式,透過全新的介面跟更大版面的介紹,可以讓用戶避免下載到不適用的應用內容。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此外,iOS 11 這次特別針對 iPhone 與 iPad 做了兩種不同的設計,甚至全新推出的 iPhone X 也有相較以往不同的特殊手勢操作,而 Android O 則著重比較多心力在解決破碎化問題,藉此提升開發商產品更新效率,另一方面開放給開發商製作出客製化的操作形式,當中除了三星的Touchwiz、Nokia、Moto 的使用介面走出不同的路之外,其他多數中國廠商,像是華為、小米、OPPO 的使用介面甚至有 iPhone X 的影子,但從另個角度來看,這是開放型生態系讓開發商可以因應用戶需求有客製化的機會,對於用戶來說,也有了不同的選擇。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此外,Android 陣營發展 Android One 與 Android Go,同時把 Android Wear 升級到 Wear OS,與 Apple 做法不同,目的在透過客製化設計,拓展用戶群。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Google Assistant 與 Siri讓機器人有了「說話」的機會

隨著物聯網發展,用戶的使用者行為從過往的「觸控操作」,開始走向「聲控」發展,從 CES 2017、CES 2018 期間 Amazon Alexa、Google Assistant 佔據全球各大媒體版面,就是一個寫實的例子。

聲控操作歷史由來已久,不過在 Google I/O 2017 期間,《ETtoday新聞雲》直擊到 Google 公司已經率先將 Google Assistant 建立在現有機器學習基礎之上,同時串連了搭載 Android O 的智慧型手機、搭載 Android TV 的電視,也進入了搭載 Android Wear 的智慧手錶跟搭載 Android Auto 的汽車,也因為 Google Assistant 的加入,與後續推出的 Google Home 家庭串連整個 IoT 生態系,並在 CES 2018 期間得到更多驗證。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關於這一點,WWDC 2017 期間,Apple 公司終於也開始動作,除了宣布 Siri 導入機器學習,在跨平台應用方面同樣讓 iPhone/iPad、Apple Watch 甚至全新發表的 HomePod 有了更多跟人們對話、聊天、控制 Homekit 家電的機會,現在 Apple 公司正在包括美國新總部、英國劍橋、西雅圖、新加坡、上海、北京、馬德里、慕尼黑、香港、東京等世界各大大舉徵才,努力要將大數據變現,讓 Siri 成為更有用途的語音助理。

而由於 Android 屬於開放性系統,也讓三星電子得以將自家的 Bixby 導入到 Android 系統當中,讓該公司的手機聲控技術迅速成長。

另一方面比較值得關注的是中國大陸的人工智慧語音發展,2018 年已經開始可以看到百度的DuerOS、騰訊的騰訊叮噹、阿里巴巴的天貓精靈、獵豹旗下的獵戶星空語音等語音聲控技術蓬勃發展,甚至近期小米發表的 Mi MIX 2S 當中,也可以看到該公司首次把「小愛同學」的智慧語音功能放到手機當中,同時連接米家生態圈,應用上與三星把 Bixby 放到手機的作法類似。

雖然對台灣用戶來說,Google Assistant 並不支援繁體中文、Siri 在人工智慧的應用也才剛起步,但可以看到兩大系統已經開啟所謂人工智慧語音大門,甚至讓機器人有了說話的機會,相信很快的,人們在談「聲控操作」,不會只是「導航到101」、「台中氣溫」、「設定鬧鐘」等等簡單的控制而已。

手機鏡頭開始「看」得懂、人們開始可以用「鏡頭」購物

相較於 iOS 系統,以「AI First」為主軸的 Google 公司,在 Google I/O 2017 期間發表 Google Lens,讓手機「看」得懂人類生活中的大小事務,像是把手機拿去拍餐廳招牌,系統就告訴你這是什麼餐廳、評價好不好,如果拿去拍花,系統就告訴你這是什麼花、出國旅遊看不懂的招牌,只要拿起手機、啟用 Google Lens 開啟鏡頭,就立刻知道是什麼意思,中間採用了自家長久以來的搜尋、地圖等服務,讓手機變得更聰明,下方有一段 Google Pixel 2 的宣傳影片,當中說明了 Google Lens 的實際功能:

同屬 Android 陣營的三星電子則是在 2017 年 9 月推出的 Galaxy Note8當中,提供了 Bixby 應用,當中透過 Bixby Vision 可以用 AR 的方式,幫助人們找到附近的餐廳,2018 年 3 月推出的 Galaxy S9 系列,則進一步讓手機鏡頭可以幫戶試妝、辨識食物的卡路里、翻譯文件、辨識酒標等等,下方有一段 Galaxy S9 系列的官方影片,當中介紹著怎麼使用 Bixby Vision 來辨識生活當中的事物:

2018 年 4 月,華為旗艦機 P20,則是標榜「手機鏡頭就是購物的入口」(Shopping by camera),只要手機對著喜歡的物品拍照,馬上就可以連接到 Amazon、淘寶等電商平台知道價格,然後決定要不要購物,近期可以看到中階機 OPPO R15 也應用了類似的技術,下方有一段記者實測的影片給讀者參考:

2018 年 3 月,Google 已經將 Google Lens 開放到所有 Android 陣營,甚至腦筋動得快的廠商,開始把這項技術應用到機器人上。這些實際案例已經說明,隨著智慧型手機晶片效能的提升,系統已經進化到透過手機鏡頭就能辨識人類生活當中的事務,一個面向是手機「幫助人類」形式有所改變,另一個面向也說明「機器視覺」已經快速在發展當中。

VR還有一段路要走

當然,如果更深入一點談擴充功能的話,必須要說,Android 手機可以做的事情比 iOS 更多元,像是虛擬實境(VR)領域。這部分除了現有的 Google Cardboard,讓人們隨時隨地可以拿起一張紙,搭配兩個凸透鏡,就能看 VR 內容,而從 Android N 開始全面支援的 Google DayDream,讓 VR 有更高品質的應用,所有 Android 陣營也在 VR 領域各自舉辦開發者大會,並在這兩年內擴增了許多相關內容。

想要享受更高品質的 VR 內容的話,到了 Android 8.0 Oreo,Google 趁勝追擊,即將於 2018 年推出進化版本的 Google DayDream 2,用戶將不用手機、不用電腦,就可以觀賞更高性能的虛擬實境內容。

事實上,對用戶來說,整體 VR 內容至今還未有一個怪獸級的應用,好比說像是 Facebook 在 F8 大會公佈的 VR 社群應用,而 VR 本身的先天性的劣勢,就是需要另外再用一個頭戴式裝置套上手機,在實用性上就已經先銳減一半,倒是商用市場上,可以看到整個 VR 應用逐漸成形,在這一塊,雖然情況陷入膠著,但可以看到 Apple、Google 雙方都在落實整體虛擬實境發展。

AR Core 與 AR Kit

Google 在 AR 領域很顯然是要做出比較高階的應用,因此受限於硬體的關係,可以支援 Tango 的手機現在寥寥無幾,最新的手機就是來自台灣的 ASUS ZenFone AR。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Google 公司近期釋出所謂 AR Core 的解決方案,雖然使用起來並沒有那麼直覺跟便利,但應用層面更為廣泛,從近期華為跟Google雙方在 P20 的合作,已經可以看出手機不再需要複雜的鏡頭模組就可以完成 AR 應用。

 

而 Apple 公司的 iOS 11 在正式版推出之後,不僅 iPhone 8、或之後的 iPhone X,就連舊有的 iPhone、iPad 用戶,都可以使用 AR,而目前除了電商,蘋果公司還開放了 ARkit 給所有開發者。

這些都正意味著,未來的遊戲市場、廣告市場都將因為雙方提出的 AR 解決方案產生巨大變化,比寶可夢更好玩的遊戲、更多有創意的擴增實境廣告,都可望在短時間內陸續推出,甚至可以說 AR 的發展速度,可能會比 VR 更為快速,也因為不用額外加裝設備、手機與平板不再需要變厚,而更讓消費者接受。

Apple Pay與 Google Pay

以行動支付來說,Android N 用戶不管有沒有升級 Android O,都能透過 NFC 手機使用 Google Pay,相對於這方面,Apple 公司也已經讓所有搭載 iOS 10 的 iPhone 產品,都可以使用 Apple Pay,兩者同樣解決包括線上交易、線下實體商店交易、第三方應用程式交易與電子票卷交易等四項交易行為。

然而當用戶們升級到 iOS 11 之後,Apple 達成了人類第五種交易行為-面交,初期在美國等部分國家,可以透過 iMessage 以 Apple Pay 來跟朋友交易,像是在網路購物約見面驗貨交易,如果兩個人都是使用 iPhone,那麼買家就可以用 Apple Pay 支付給賣家,雖然目前仍在美國、西班牙等地試行,相信不久的將來,將可望看到更多新型態的行動支付解決方案。

AirPlay 2 與 Chromecast:

使用者更新 iOS 11 之後,AirPlay 也獲得升級,全新的 AirPlay 2 將允許用戶在家中的每個房間,播放不一樣的音樂,這方面其實與 Google 的 Chromecast 所提供的多房間播放功能相同。而這次 iPhone 8、iPhone 8 Plus 推出之後所支援的藍牙 5.0,將有效降低連接延遲與能耗的問題,搭配全新的 AirPlay 2 應用,讓 iOS 用戶有感升級,以此為開始,也不難看出兩大陣營以智慧型手機為出發,要來積極拓展物聯網應用。

雖然智慧型手機銷售成長趨緩,但是從現有的科技發展看來,智慧型手機仍然是人們一天當中,接觸最為頻繁的智慧產品,以此為出發,接下來面對 5G、物聯網時代,顯而易見的,以智慧型手機為中心發展物聯網、ARVR、機器人發展,將會是各家廠商發展的重點,對人們來說,透過智慧型手機的鏡頭解讀日常生活、購物只要手機拿出來嗶一聲就可以完成、想要開關家電只要對著手機說一聲等等應用只會越來越頻繁。2018 年對於 Apple 或者是 Google 為首的 Android 陣營來說,「善解人意的AI」(人工智慧) 將會是今年的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