搶攻下個10億上網人口 Google以實際案例呼籲業界擁抱AI

記者洪聖壹/綜合報導

走在到處都在談 AI 的新時代當中,如何利用數位工具創造獲利,對每個企業來說都很重要。稍早在「GROWING with Google」媒體活動當中,Google 向來自亞洲 12 個國家的媒體,從行動產值談到數位廣告,從新創公司、中小企業、甚至是新聞媒體的生態,談轉型與獲利。

無所不在的 AI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Google CEO Sundar Pichai 在 Google I/O 2017 期間,曾明確揭示 Google 公司的下個十年將會從 mobile-First 朝向以 AI-First 為核心發展。事實上,像是Android、Chrome、Google Search、Google Play、Gmail、Google Maps、YouTube 等 7 個導入人工智慧的產品,上述的十億上網人口當中,其實每天都在接觸 AI。

舉例來說,現在透過 Google Lens,可以藉由手機鏡頭「看」得懂東西,甚至可以進一步上網搜尋,或者幫助用戶在手機或雲端相簿搜尋相關圖片;Google 翻譯也導入機器學習,讓手機「聽」得懂人話,目前已可支援近97種語言跟英文互譯,讓人們可以跟不同語言的人溝通。透過 Google Search,人們可以了解自己不懂的事情、找到自己想要買的東西,也幫助企業可以快速觸及到國家以外的客戶。導入機器學習的 Gmail 現在可以成功阻擋 99.9%的垃圾郵件。

在 2017 年,只要是談到跟開發 AI 有關的新創公司,馬上就獲得創投基金青睞,而現在這樣的變化已經更為深刻。Google 表示,為了確保每個平台、每個環節都能做得很好,首先就是要確認每個合作夥伴都能獲益,同時也要確認這些企業與用戶都受到保護,確保系統是安全、健康,而且是可以信任的,當中牽涉到人才與技術。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正如同先前報導為協助人類生活而生!Google公開推展AI的三大主軸),在日本,已經有專門生產嬰兒食品的公司Kewpie,每天透過機器學習的方式,讓他們在生產線當中協助工人辨識不良的馬鈴薯食材,藉此提升工作效率、快速確保食材品質。而在醫療設備比較不足的地區,好比說印度,Google 透過導入機器學習的方式,協助醫生辨別視網膜病變,判斷病患的問題,同樣的做法在亞洲許多地方,也被應用在發現心臟病病徵上面。換句話說,現在的生活,AI 已經無所不在。

AI廣告、6秒廣告正夯

除此之外,就連談廣告也要看「AI」。Google 亞太區市場策略與營銷董事總經理 Mel Silva 表示,Google 設計廣告的初衷,是希望幫助人們透過廣告真的感覺到貼心、從而找到自己想要的東西。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事實上,在中國、英國、美國、韓國和日本等國家,都出現消費者時間花費在網路上的時間接近、甚至超過花費在傳統媒體上的現象,因此在網路上怎麼樣精準創造商機,成了各家廣告主投放廣告之前思考的重點。

然而讓廣告主傷腦筋的是,人們一天之中接觸的平台相當多,廣告投放很難獲得實質上的收益。但是對 Google 廣告來說,很早就提供友善的廣告收費模式,像是針對跨平台廣告,Google 提供 UAC(通用類型廣告,Universal App Campaigns)功能,透過這個廣告方式,廣告主只要制定一個有創意的廣告,系統就會自動以各種格式放在各種大小的平台上,像是Google Play、搜尋、YouTube 以及擁有超過 300 萬個網站、應用程式的多媒體廣告聯播網當中,而藉由 AI 人工智慧的技術運用,這些廣告應該顯示的位置、內容與時間會根據用戶喜好的內容來「自主」決定。

相似的方式還有 Google 合作夥伴 DoubleClick。他們同時提供廣告工具給出版商與廣告主,並透過 Ad Exchange 網路廣告交易平台連結這些買家與賣家。他們的技術主要用來分析數十億的訊息,以便即時決定廣告投放的位置與價格。

像是日本麥當勞廣告就採用這種形式來行銷他們的產品,麥當勞知道消費者哪個時段喜歡什麼產品,甚至還因此在同個時段做了不同廣告,好比說天氣很熱,就送出冰咖啡,天氣很冷,可能就會有熱騰騰的漢堡,這在日本成效相當顯著。

至於大家耳熟能詳的 YouTube 的廣告,目前提供可跳過式的 TrueView 廣告之外,還有以在播放影片的過程中出現形式推出,讓廣告主只在廣告被觀看時才付費。除此之外,還有獎勵型廣告,使用者可以透過獎勵型廣告,在遊戲內可以升級、獲得金幣等等獎勵。它可以幫助出版商透過廣告從他們的應用程式中獲利應用程式。

 

比較有趣的是,Mel Silva 分享一種「6秒影音」廣告,這種影音廣告可以讓消費者在 6 秒之內記憶廣告要宣傳的內容,這種廣告形式叫做「緩衝廣告」,事實上透過這種廣告形式來宣傳的前 20 名最有效的國家,多數都來自亞洲太地區。

現場也舉了一個韓國廣告的例子,廣告主突發奇想,利用一隻羊的鼻子在噴火,來宣傳辣味的韓式炸雞,說明只要一點創意,就能夠讓消費者不管走到哪都會記住這個鼻子噴火的羊、還有炸雞,而用戶被耽誤的時間,也只有 6 秒,聽起來相當符合現代消費者的胃口。

除了自動審查、Google今年要提升至1萬人強化「資安」

Google 信任與安全負責人 Arjun Narayan表示,為了讓支援廣告且免費的網路能順利運行,必須要有一個安全、有效的環境以學習、創造並投放廣告,自 2000 年至今,Google 投資人才、技術及政策以打擊濫用行為。

談到假新聞,Arjun Narayan表示,每個希望透過開放式平台出版的內容,對廣告主、合作夥伴來說,應該要是正確的訊息,去年有很多在網頁上的假消息,通常是明星要做出的不實聲明,有心人和名人聯合起來,操作熱門趨勢跟話題,讀者只要點擊,就會看到不實的訊息跟產品。

因此在技術方面,Google 採用網頁層級的違規處置新技術,每月要從超過 200 萬個網址中移除廣告。相關數據指出,Google 在 2017 年下架超過 32 億個不良廣告,等於每秒有超過 100 個不良廣告自動移除。此外,Google 也從廣告網路中移除 320,000 個不合格的出版商,更針對政策違反行為,封鎖了將近 90,000 個網站和 700,000 個行動應用程式。

除了技術之外,為了檢視不當和暴力內容的細微差異,Google 目前已經招募相關技術人才,以人工審查的方式來維護數位廣告生態系的安全,2018 年 Google 計畫將人數從現有的數千人增加至超過 1 萬人。

至於政策方面,除了現有的「Google 政策規範」外,隨著消費者、線下趨勢的演變,2017 年,Google 增加 28 項新的廣告主政策,包括加強規範票券轉售商,同時新增 20 項發行商政策,以打擊新威脅並改善線上廣告體驗。

有400萬企業都上了「雲端」

談到怎麼透過雲端幫助業務創新、成為下一個獨角獸,Google Cloud CTO Office 技術總經理 Mauro Sauco 表示,Google Cloud 在過去三年投資了 300 億美元以提供企業級的產品和服務,主要是為了讓世界上每一個使用者,都能享有高頻寬技術帶來的使用者體驗。

然而這背後是需要付出的,Mauro Sauco 指出,Google 目前在全球鋪設超過 500 條光纖電纜,在這同時,Google 持續投資基礎建設,這包括更強的客製化晶片、更快的儲存系統,至今,所有網際網路流量中有 40% 流經 Google 的電纜網絡,而這所有的一切,都是以安全為出發點來建置。

目前有超過 4 百萬個企業受益於 Google 的雲端服務,這包括印尼的 Go-Jek、澳洲的 Maxwell、甚至非常著重資安威脅的金融交易平台Omise(泰國的線上支付平台)也都與 Google Cloud 團隊合作。

面對 Facebook 的個資外洩事件,Mauro Sauco 強調,「這一切如果沒有達到安全的標準,一切都是空談」。他進一步指出,Google 以安全為目的建立上述所有基礎建設,藉由 Google 所擁有的企業和消費者規模,能夠迅速地發現更多潛在威脅並開發解決方案,以降低每個人的風險。Google 也有許多在資訊安全領域的頂尖專家,全天候為此努力。

紡織、建築、網通、新聞、遊戲業搭上 AI 列車

根據亞洲開發銀行 (Asian Development Bank) 資料顯示,亞洲高達 98% 的企業都是中小企業,也就是說,在亞洲國家當中,有一半以上的 GDP 都是由中小企業驅動。

Google 亞太區行銷解決方案董事總經理 Kevin O’Kane 表示,行動裝置的時代已經是現在進行式,像是在新加坡與南韓,擁有手機的人數比擁有電視的人數來要多。而在印尼,擁有智慧型手機的比例從 2013 年僅 16% 快速成長至 2017 年的 60%,可以說每個人隨時歲地都在上網。

即便如此,對於這些中小企業來說,他們很難了解怎麼透過數位工具轉型、甚至是「賺錢」。即便 Google 提供 Marker Finder、Google Anaslytics、Google Treads、YouTube,甚至透過 womenwill 等工具幫助企業轉型與成長,傳統企業想要了解怎麼使用,還是有段距離。

因此,正如同微軟的Garage,Google 建置了 Google Digital Garage、GO Global 等形式,分別協助中小企業熟悉數位工具、推向海外市場。當中的 Digital Garage 目前在印度、印尼、澳洲、日本與台灣分別以不同名稱進行,台灣稱為「Google 數位學程」,以免費的方式,提供線上數位行銷訓練課程,以下提供幾個來自紡織、建築、網通、新聞、遊戲業的實際案例:

1.建築業:

專營建築事業的 SONICON Construction 創辦人 Tan Guan Han 分享自己與 Google 的合作案例。他們剛起步時,便面臨缺乏廣告預算、客戶人脈不足以及沒有辦公室等挑戰,因此仰賴介紹與電話推銷,但是發現過了一陣子,這樣的方式並未真正帶來收益,因緣際會之下接觸 Adwords,也就是關鍵字廣告,才有機會成功拓展他們的業務,甚至還在馬來西亞找到合夥人,並於 2007 年在當地接了大單,當時他們在工具、人力不足之下,完成捷運系統線路,甚至後續還完成吉隆坡國際機場第二航廈跑道等建設項目,在 2017年,Sonicon 獲得第一個收入達七位數的建設項目。

Tan Guan Han指出,他們有 80% 的收入其實都來自 Adwords,這是挨家挨戶拜訪,或者是打電話做不到的。甚至後續他們有了預算,還拿了錢出來幫助更多需要幫助的人,落實企業責任,而這是當初草創一人小公司時,想都想不到的事情。

2.YouTube頻道商:

除了他之外,在新加坡第一個達到百萬訂閱的 YouTube 頻道《ClickNetwork》,現在也已經完全透過 YouTube 獲利。ClickNetwork 創辦人 Gillian Tan指出,YouTube 協助 ClickNetwork 能夠更準確地分析影片的成效,判別哪些影片效果好而哪些需要再改進,對內容製作上有相當大的幫助,這讓他們從初期只為新加坡在地觀眾製作影音內容,現在美國和印度已經成為平台當中,第二和第三大的觀眾來源。

3.新聞業:

比較有趣的還有百年歷史的《南華早報》。該報社在兩年前遭到阿里巴巴集團併購,然而這個動作卻成了該公司的一個變革契機。《南華早報》產品負責人 Malcolm Ong 指出,面對桌上電腦、手機、YouTube、網頁都有不同的讀者,就連網站、Facebook、Twitter 這三種平台的讀者群的口味也不同。

為了迎合需求,Malcolm Ong 除了透過 Google AMP、Google PWA、Facebook IA 等工具優化網頁之外,更把新聞當作產品、把平台當作產品宣傳媒介,從中幫《南華早報》開啟新的獲利模式。

《南華早報》後續還開發《ABACUS》、《Inkstone》兩個定位、取向都不同的應用程式,並透過 Google Play 平台提供的真實數據讓編輯知道這些平台的讀者需要哪些故事、透過 AdWords,讓營銷部門成功推廣 App,甚至還嘗試透過新聞專題的形式與 Google News Labs 合作,製作了「The evolution of Hong Kong」的 VR 專題報導,觸及更多讀者,下一步還要透過 Google Assiatant 跟 Google Home 與智慧家庭對話。

*更多新聞詳見:《南華早報》談數位轉型 看百年報業如何緊抓行動商機、擁抱AI

4.電玩產業:

另外一間來自中國的遊戲開發商 VEEWO Games,是一家專注獨立遊戲開發的工作室,2011 年創辦時便思考以全球市場為優先市場,當時便以行動平台為出發,在 Google Play 平台發行 7 款手機遊戲,遊戲經營至今,粽共已經超過 2,000 萬次下載,數量雖然不及科技大廠,但也已經足夠讓他們可以在激烈的遊戲市場當中存活下來,甚至在 2016 年完成 A 輪融資,團隊從 7 人成長到 20 人。

5.紡織業:

還有一間來自台灣的和明紡織,這間廠商相信台灣讀者一定不陌生,因為他們日前便與 Google 合作,結合他們過去40年來老師傅的經驗,嘗試透過機器學習推動轉型,最後成功將訂單交貨的時間從原本 1.5-3 個工作天縮短至 2-3 天,藉此推動創新及提升企業生產力,甚至還要推動全球設計師社群平台,將相關經驗與全球各地紡織廠分享、合作,創造更大商機。

*更多新聞詳見:走出代工!和明紡織成為Google在台導入機器學習轉型首例

Google 亞太區合作夥伴商業解決方案董事總經理 Jeremy Butteriss 表示,Google 的業務仰賴與合作夥伴的關係,因此「協助生態系的蓬勃發展」將被 Google 視為重要的業務,這當中包括「如何讓客戶成功拓展平台業務」、「怎麼樣讓客戶得到更多觀眾」、「怎麼樣讓人不斷回流」以及「怎麼樣讓平台合作夥伴賺錢」。

針對這四個面向,Jeremy Butteriss 總結前述內容從內容傳播、觀眾互動、變現三個層面作說明,首先在內容傳播方面,主要是透過 Google、Google Play、YouTube 等平台協助合作夥伴拓展平台業務。在觀眾互動方面,主要透過 Google 搜尋、Google 新聞與 Google 廣告。

至於最重要的變現方面,Jeremy Butteriss 主要提到的是付費機制跟廣告,是讓消費者透過綁定 Google Play 信用卡帳戶,就能在 YouYube、Chrome 網頁與 Google Play 商店當中付費。至於廣告的獲利模式,這邊就不多加贅述。

下一步:「搶攻下個10億商機」

其實這個口號 Google 已經喊了三年多了!不過這次似乎更具體一點,現在全球有 10 億人都在上網,這個數據超過全世界一半的人口,當中主要的原因在於行動裝置的普及,尤其是可以上網的行動裝置越來越便宜,而目前全球已經有上百萬個商家透過科技來互動。

Google 亞太區總裁 Karim Temasamani 表示,Google 扮演的角色是透過一個共享平台,讓所有企業建立業務機會,像是 Android 平台,現在在這上面已經有 1300 個硬體製造商生產的裝置,全球已經提供超過 20 億台裝置,這包括 Android Phone、Android TV 等等。

而根據先前公開的數據指出,這些安卓裝置當中的 Google Play 商店,光是 2017 年就有超過 820 億個應用程式被安裝。再看剛滿 10 週年的 YouTube 平台,至今每個月有超過 15 億的人上線觀看影音,每天有 10 億小時的影音內容被觀看。而在過去三年內,Google 支付超過 240 億美元給亞太區的開發者、創作者、出版商等合作夥伴。

不過 Karim Temasamani 認為,下個 10 億行動商機,將會落在亞洲,會這麼說有幾個原因;首先, GSM Association estimates調查指出,到了 2020 年,亞洲的經濟價值將會超過 16 兆,佔全球 GDP 高達 5.4%。此外,Google 內部調查數據指出,過去一年收入最高的服務來自亞洲,光是 2017 年,總計就有 10 億美元的產值,在在顯示亞洲地區的數位經濟仍待開發。

Google 亞太區總裁 Karim Temasamani 總結上述發展,提到三個正在醞釀中的趨勢:

第一個趨勢:計算能力到處可見。透過越來越多與網路相連的裝置,像是 Google Home mini,人們就可以透過無縫且自然的方式與科技進行溝通。
第二個趨勢:AI 將能打造更身歷其境的體驗。透過ARVR的形式,可以讓許多產業的體驗變得更好,然後創造更多新的機會。
第三個趨勢: 下個 10 億的用戶。目前亞洲新增用戶數,已經佔據全球超過一半的成長數,當中有許多是來自印度、印尼等亞洲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