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宋良義、吳銘峯/採訪報導
「國民走進法院、法官走下法台」,這就是國民法官制度最大的特色。蔡英文總統上任後推動司法改革,接下司改大旗的司法院長許宗力,打響第一炮的重責大任,就是國民法官制度──《國民參與刑事審判法草案》。而這份草案,就是由司法院著名的美女法官、刑事廳長蘇素娥一手主導、推行。
談到國民法官,蘇素娥從最早的18年前的第一次全國司法改革會議談起,當時就有人民參與審判的聲音出現。一直到6年前司法院推動的「觀審制」,然後到了去年的一系列司改國是會議後,司法院最後決定跨出這一大步,直接讓國民坐上法台,審判重大刑事案件。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蘇素娥表示,社會大眾認為部分判決,可能無法反映國民感情。因此在司改國是會議後,就此議題有充分討論,最終得出結論,希望導入國民參與審判,成為溝通式的司法。「職業的法官從一般的國民這邊,獲取生活經驗,還有多元的視角。法官在做判斷時,能有更豐富的內涵,跟不同的面向。」
「一般的國民進入法院後,他們可以知道法官如何審案,從事實認定,法律的適用到量刑,他們都能參與。他們可以知道,司法的整個運作過程。」蘇素娥更進一步指出,目前每年約有1200件刑事案件需要國民法官,每件需要8名左右國民法官參與;而這些國民法官審判工作結束回歸社會,又能影響周遭的家人、朋友,讓更多人可以了解到司法審判的過程。依照這個速度,每年就會有1萬人左右,可以親身、或透過親友,了解司法審判程序,人民可以更加親近司法。
不只國民法官制度,蘇素娥談到未來的刑事廳工作,在提升人權方面,包含研修刑事訴訟法的限制出境、限制出海等等相關強制處分,以及偵查中被告強制辯護權、審判中被告資訊獲取權、再審制度的改造等等。其中在限制出境修法部分,目前已經完成草案,送交立法院審議中,蘇素娥期待,相關法制能一步步落實,更加保障人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