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中心/綜合報導
由航天科工三院等單位所研發的「凌雲臨近空間高超聲速試飛平台」近期在網路上曝光,可以看見它與探空火箭有幾分類似。有分析稱,從首發構型來研判,這個大陸自製探空平台的目標很可能是用於驗證超燃沖壓發動機,而且就中國一般的傳統,凌雲以實物的方式公開,這代表這項技術已經有一定的成熟性。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據了解,其實早在2015年12月底,凌雲就已經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成功進行了首發飛行試驗,這讓它成為繼美澳聯合合研製的HiFIRE後,世界上第二個低成本的臨近空間高超聲速通用試飛平台。《中國科學報》曾報導指出,藉由凌雲,研發小組一共在「高超聲速進氣道設計新方法」、「超聲速燃燒機理」等五大領域取得重要發展。
據報導,在設計高超聲速進氣道時,研發小組發展了密切曲面內錐乘波進氣道一體化設計方法,這為發動機進排氣系統和燃燒室的耦合高效設計奠定了基礎,而在探索超聲速燃燒機理時,研發小組則開發了中國第一套航空燃料燃燒機理自動生成軟體,改變了中方燃燒仿真依賴於國外軟體和反應機理的現狀。
至於剩下的「超燃沖壓發動機主動/被動熱防護機理」、「超聲速氣流中緩燃與爆震的傳播、相互轉化機理」與「超燃沖壓發動機控制建模和控制方法」領域。其中第一項,研發小組提出了超燃沖壓發動機主動冷卻的雙壓裂解新概念,並研發出了耐高溫和抗燒蝕性能優異的/SiC-M複合材料。
而僅接在後的第二項,研發小組透過超聲速預混氣中熱射流起爆與傳播過程的精細數值模擬,獲得了精細的三維爆震波結構,為發展超聲速氣流中的爆震理論奠定了基礎。最後,在探索了超燃沖壓發動機控制等領域中,研發小組則提出了基於理論的複雜流動動態模式的快速識別方法,可以對高超聲速進氣道的流動狀態進行快速判斷。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除了技術的發展之外,實際用途也是凌雲曝光後最讓人關注的重點之一。《新浪軍事》分析指出,高超聲速不僅是解放軍下一代重型反艦/陸攻巡航導彈殊途同歸的技術標尺,也是用於戰術飛機的下一代機載武器實現高效突防的必經之路;以目前中國空軍空艦導彈是鷹擊-83K和鷹擊-91為例,前者射程較遠但突防能力不足,後者可以超音速突防但射程和威力又有欠缺,而且同時他們的尺寸重量,又都限制了它們在戰術飛機上的掛載使用。
分析稱,未來以彈艙內置武器為主的第五代艦載機,對武器尺寸提出的條件顯然要比殲-15更加苛刻,才能以一個較小的出動波次實現足夠的導彈投射量,而高超聲速帶來的突防能力跨越式進步,也讓解放軍有底氣用相對較少的彈群規模帶來不遜於、甚至高於上一代反艦導彈大規模彈群的毀傷能力,而當這種毀傷能力達到一定程度,就能迫使對手專注於應付它們,從而讓其他海基和岸基重型反艦武器能得到更充分的發揮。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