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魏有德/上海採訪報導
宛如一齣文學與藝術的穿越劇,第七屆「九城藝術季」上海站,選在作家張愛玲的母校「聖瑪利亞女中」舊址內的鐘樓開跑。上海青年藝術家們,把上海最具特色的小吃,油條、豆花、生煎包及蔥油餅,變身雅致的水墨畫,北京古建築,也變成玻璃帷幕牆反射的城市景觀,通通搬進鐘樓,彷彿置身時空交錯的環境,別有一番風味,開幕第一天便吸引不少民眾駐足欣賞。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為了響應上海市政府打造「上海文化」品牌,「九城藝術季」主打「中國趣味,江南詩性」。透過手卷、扇面等水墨畫風格,描述文人情懷裡的江南文化特質,讓海派藝術傳承與創新的精神透過古建築與畫作的碰撞,走進民眾的生活。
這場藝文饗宴,第一站選擇了長寧「來福士廣場」內,保存完整的百年建築「鐘樓」。這座鐘樓,還曾經出現在上海出身的「海派作家」張愛玲的筆下!近代文學傳奇才女張愛玲,在「聖瑪利亞女中」內度過她的青春歲月,上了高中之後,在她的英文作文《心願》中提到,「飽經風霜的古老鐘樓,仍將兀立在金色的陽光中,發出我聽來是如此熟悉的鐘聲」。雖然聖瑪利亞女中舊址只剩下鐘樓、迴廊及四間校舍,每到整點時刻,渾厚而鳴亮的鐘聲仍然會敲響。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本屆大部分參展作品主推上海青年藝術家,畫家洪健將上海最具特色的小吃,油條、豆花、生煎包及蔥油餅用水墨畫的方式呈現。在日本金箋紙張上創作的市井小吃,少了油膩的氣息,更多的是水墨畫中清新的雅緻。年輕女畫家毛東華創作的「望京系列–角樓」,是以玻璃帷幕牆反射的城市景觀,透過水墨表達。她要畫8張北京中軸線上的經典古建築,圓形外框象徵了一種望遠鏡裡的眺望,以玻璃牆鏡面反射歷史,回望傳統。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