贛州客家山歌傳承新解 向下紮根從娃娃做起

▲興國客家山歌被大陸列入第一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單」。(圖/記者魏有德攝)

▲興國客家山歌被大陸列入第一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單」。(圖/江西省台辦提供)

記者魏有德/江西興國採訪報導

臺灣近年致力客家文化的保存與發展,但是許多年輕人只會聽不會說,不少人擔心會出現文化斷層。即便是有「客家搖籃」之稱的江西省贛州市,在客家山歌傳承上,似乎也與台灣面臨相同的問題。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客家山歌傳人姚榮滔(左)與他的學生。(圖/記者魏有德攝)

客家山歌傳人姚榮滔說,有些年輕人,普通話說得很好,客家話聽得懂但不怎麼會說,所以唱山歌的人,越來越少,傳承的問題讓人憂心。為了不讓客家山歌在時間的長河裡淹沒,興國縣舉辦「山歌歌手培訓班」,用簽訂合約的方式,以師帶徒,培養山歌新人。此外,培養會唱山歌的音樂老師,從娃娃教育做起,向下紮根,讓學生在上音樂課的時候能接觸客家山歌,產生興趣。

▲音樂家二古月用現代的音樂表現方式詮釋山歌,唱出新山歌的韻味。(圖/音樂家二古月提供)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興國山歌源於農耕文化,早年客家人住在山裡,出門採茶、工作,一路上哼著山歌,遇到有人在唱歌,還會互相「鬥歌」對唱,維繫情感。現在大部分的人移居到城市,練的人越來越少,會唱的人不多。為了保持傳統,讓客家山歌傳承下去,與流行音樂連結後,山歌有了新的靈魂。音樂家二古月提到,用現代的音樂表現方式詮釋山歌,讓民眾從喜歡開始,把客家山歌的韻味唱出來。他用搖滾、靈魂等元素唱出來新山歌,別有一番風味。

▲2017年11月第九屆興國山歌藝術節。(圖/江西省台辦提供)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興國客家山歌有「鳳頭、豬肚、豹尾」之稱,鳳頭是指開唱要炫麗,豬肚則是海納百川、氣勢浩蕩,結尾時要響亮如同豹尾一般、頭尾連貫。與臺灣客家山歌不同之處在於,興國山歌能常能短,沒有一定的規律,比較飄逸。

興國客家山歌是大陸第一批列入「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單」,贛州市興國縣在2017年11月,舉辦第九屆山歌藝術節,除了請到客家歌手演出,還舉辦「山歌擂台賽」等一系列的活動,不僅讓山歌唱響興國,也希望透過活動,提高民眾對山歌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