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中心/綜合報導
總統馬英九先前曾信心喊話,1個月內要拚出有感經濟,但從多份民調均顯示,人民還是很「無感」。他日前接受《亞洲週刊》專訪時表示,不同的政策會有不同的感覺,也不可能期待每一個政策,都能讓每個人都有感。
馬英九談到,雖然有說過1個月,就可以拿出有感成績單,不用等到3個月,但也不代表他從9月24日一宣布後,1個月內就要做到,有些施政績效是過去做了很多年,到這個時候展現出成效,例如桃園航空城、松山機場設小型商務站等,還有美國免簽,「美國有感沒感?你的感覺呢?」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馬英九舉例,像他去廟口演講,很多民眾對免美簽都無感,因為他們很少去,談到米酒降價、詐騙電話變少等就都有感,所以不同的議題,會有不同的感覺,政府不要去陷入那種「框架」,這是很主觀的。他認為,多提出一些政策,讓民眾有感受是對的,但不可能期待「每一個政策讓每一個人都有感」。
馬英九還指出,現在全世界的景氣普遍不好,要想一枝獨秀很難,其實外國給我們的評比不差,例如世界銀行做的「全球經商環境報告」、英國智庫的「繁榮指數」調查、《經濟學人》(Economist)「貧富差距」評比等表現都不錯,只是這樣講,可能又會被說「自我感覺良好」,但這是外國人做的報告。
而對於民調低迷,馬英九表示會注意,但不會過度在意,因為做一個領導人,應該有清楚方向與宏觀布局,不是每個政策提出都能受到歡迎,不能完全以民調為準,只是經濟不好,人民總是很難正面看待政績。不過,他也坦言,油電宣布漲價的方式與時機都有檢討空間,「我們不應該再犯這樣的錯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