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中心/綜合報導
深圳南方科技大學副教授賀建奎於26日宣稱:一對基因編輯嬰兒已於2018年11月健康誕生,取名露露與娜娜。此舉引發眾多質疑,人民日報表示,科技發展不能把倫理留在身後,否則打開的可能就不是阿里巴巴的山洞,而是潘朵拉的盒子。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這對雙胞胎姊妹生殖細胞核中的一個基因(CCR5)在胚胎形成時被進行修改,讓她們出生後便對愛滋病免疫。她們同時也是世界首例愛滋病免疫的基因編輯嬰兒。對此,全球共122位科學家已經集體公開聲明譴責,認為這是打開了潘朵拉的盒子。
人民日報表示,這次的情況與桃莉羊、複製猴「中中」、「華華」不一樣,而是直接在人體胚胎上進行基因編輯,況且已有人表示可以有效阻斷愛滋病毒的垂直傳播(即母嬰傳播),所以這項研究的風險和必要性實在有待商榷。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據評論,儘管基因編輯可能對疾病治療產生劃時代影響,但其中涉及的問題盤根錯節,使得基因編輯更像一把殺傷力巨大的雙面刃,而人們在面對科技不斷向前突破的同時,必須要保持相當的敬畏。
評論進一步提到,若就《未來簡史》(台譯本《未來簡史:從智仁到神人》)作者尤瓦爾‧赫拉利(Yuval Noah Harari)大膽提出關於生物科技與人工智能進展的預言,在一百年內,人類就能向「神人」邁進。屆時,身體機制自然進展的人類與這些基因編輯與複製過後的人類將有何區分,是否享有相同的權利,若不是,他們將該享有怎麼樣的權利?其中已經引申出許多道德倫理與法律問題。
評論相信,未來人類對於疑難雜症將不再束手無策,但問題的解決方法必須事先思考過其合理性,否則就會是不負責任的行為,而行為所帶來的影響將難以預料。
該評論表示,賀建奎的研究團隊還曾提出過幾項關於基因科技的原則,如:包括對真正需要的群體保持「憐憫之心」、僅僅用於嚴重疾病的「有所為更有所不為」、尊重孩子自主性為前提的「探索你自由」、命運不能由基因來決定的「生活需要奮鬥」、「促進普惠的健康權」等,而這些原則與這次的技術倫理風險就有很大關係。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文末也總結此次評論,人類應該在自然繁衍與進展上和實驗本身與結果,要有理性周全的思考,畢竟這是與人類性命攸關的事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