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一指標取才已不符需求 大學招聯會告訴你為何推動考招

▲▼107年大學指定考科考試,大學指考,考生,考場,陪考,家長,教育,升學壓力,考試,青少年,學生,多元入學。(圖/記者李毓康攝)

▲ 因應新課綱預定於108學年上路,大學招聯會推動111學年考招新制。(圖/記者李毓康攝)

文/大學招聯會公共事務經理徐菁穗

新課綱上路,連動大學考招制度做調整,為了宣導111大學考招新制,大學招聯會在全國北中南東金馬澎湖各地啟動教師、家長說明宣導,僅107年一整年舉辦的說明會、受邀參與座談宣導就有50場。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宣導過程遇到最大的阻力是來自社會的觀念,有個聲音認為考試最公平、聯考不是好好的嗎?怎麼越改越「麻煩」,考試考一考、志願填一填,不就搞定了,何必大費周章?

過去社會考試取才的定型化的印象根深蒂固

單一指標取才的方式,已經不符合社會多元人才的需求,從招聯會分析的大數據資料顯示也顯示,「感覺上」考試最公平,其實考試對弱勢學生最不利,50%的一般生學測成績達到均標以上,但是只有25%來自低收、中低收入經濟弱勢家庭的學生能達到均標,近40%更在後標之後。

不只是台灣經濟弱勢學生輸在考試,美國也有相關的研究,高中生進入美國大學的標準入學考試SAT分析,最富有的孩子的SAT平均成績比最貧窮的孩子的高出了400分以上,而且家庭年收入每增加2萬美金,孩子的平均分數就提高40分,家庭環境與孩子考試成績成正相關,中外皆然。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招聯會認為,單一指標取才的方式,已經不符合社會多元人才的需求。(圖/記者李毓康攝)

大學考招新制的核心價值

民國70 年,台灣的新生兒人口是41萬4,069人,到了民國99 年,降為16萬6,886人,創下歷史新低。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過去一年有40萬名新生兒的社會,用學科考試可以挑出三分之一的菁英、三分之一中間技術人力,三分之一可能就被放棄了,隨著台灣社會人口變化,大學學測報名人數只剩下16萬人左右,僅剩過去的五分之二,台灣面臨少子化,要帶著國家的經濟往前走的人越來越少,不能再只是拔尖三分之一、浪費三分之一了,過去靠三分之一菁英也許就能帶著國家經濟往前走,但是未來再浪費人力的話,經濟、社會等各項發展就面臨倒退的危機。

美國心理治療師薩提爾Virginia Satir相信每個人都是一個奇蹟,不斷地演變、成長,永遠有接受嶄新事物的能力,絕對沒有一個人是零價值,一切存在都是有意義的。

從國家育才、選才的觀點來看,現在推動大學考招新制,只是想做一件事,藉著考試改變,讓108新的課綱得以真正落實,讓過去學生為考試而讀書的現象可以打破,也讓過去的考招制度下被放棄的三分之一失落人口,不再被忽略,透過多元的方式,讓每個人的多元能力的人都可以為社會所用、各安其位、不會造成社會的負擔。

因此,推動考招新制絕對不是沒事找事做,繼續用過去的人生經驗,是否足以處理未來的問題,值得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