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啥是佩奇》暗藏上億「空巢老人」的悲哀... 

▲(影/Youtube/澎湃新聞) 

大陸中心/綜合報導

《啥是佩奇》近日爆紅,講述了農村老人為城中孫子準備禮物的故事,引起廣大網友的共鳴。這部片子或許只能在大陸火起來,因為大陸有世界罕見的城鄉二元結搆社會,即城市和鄉村的差別太大。在這個狀況下,不少邊緣地帶存在了龐大的空巢老人群體,當中74%的人覺得不能沒有電視,而對於操作複雜的網路,他們通常感到陌生和排斥。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啥是佩奇》中的佩奇(粉紅豬小妹)代表的是農村爺爺對孫兒的疼愛與思念,知道孫子喜歡什麼後,拚了老命也要去了解、知道。影片最後,爺爺也拼拼湊湊做出了一個「佩奇」手工藝送給孫子。這部片深層次的含義在於反射了鄉村留守老人的社會痛點。

據《澎湃新聞》報導,對於《啥是佩奇》能獲得廣泛共鳴的原因,《小豬佩奇過大年》製片人魯岩認為,親情能夠打穿各個地域和年齡層,「影片中的長輩雖然信息閉塞,沒有辦法和孩子在喜愛的東西上達成共識,但是他們非常努力想要和孩子融為一體的心願,我們想用這種方式提醒一下大人,多關注你的孩子和老人,這是電影核心,內容傳播的點。」

▼ 老大爺DIY給孫子的「佩奇」。(圖/翻攝自影片)

▲▼ 啥是佩奇。(圖/中新社)

《網易研究局》指出,該片所呈現的是上億空巢老人的集體悲哀。據大陸全國老齡委的數據,早在2012年前,空巢老人的數量就已經達到0.99億人,在老年人口中佔比超過50%,相當於英國總人口的1.5倍,澳大利亞總人口的4倍。在接下來的5年裡(2013年至2017年),大陸的農民工數量增加了1758萬人,伴隨著農民工進城,農村的空巢化進一步加劇。國務院印發的通知預測,到2020年,獨居和空巢老年人將增加到1.18億人左右。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報導指出,大部分的老年人,已經退出了勞動力市場,也並非市場的主流消費群體。這就導致了空巢老人長期處於邊緣化地帶,「他們面對的更大挑戰是孤獨。」

▼ 片中老大爺。(圖/翻攝自影片)

據報導,在廣闊的西部生活著龐大的空巢老人,由於有大量的空閑時間無人陪伴,他們對媒體,尤其是電視的依賴度很高。在調查中,74%的空巢老人覺得生活中不能沒有電視,而對操作複雜、文字太小的網路,他們通常感到陌生和排斥。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報導稱,在這個資本逐利的時代,由於空巢老人消費能力弱,很少有針對他們這一群體的娛樂、綜藝節目。因此,《啥是佩奇》只是社會一個縮影,在吸引眼球的娛樂時代,空巢老人作為邊緣的受眾,還會被越來越邊緣化。

報導還指出,更危險的是「空巢老人+留守兒童」的組合已經成為農村家庭的標準配備。據統計,截至2017年大陸有2.8億農民工,由於大城市實行嚴格的戶籍制度,農村的孩子很難享受到城裡的義務教育,這造就了6000萬留守兒童大軍。

大陸衛計委的報告顯示,一半以上的留守兒童由爺爺奶奶照顧,隔代照料已經成為主要撫養方式。有人或許會認為,留守兒童的存在可以緩解空巢老人的孤獨,但事實上,這組關係造成的結果可能是「互相傷害」。

數據顯示,將一個孩子撫養到5周歲,農村需要4.6萬元(人民幣,下同),這個金額雖然不到城市撫養費用的一半,但對於人均可支配收入只有1萬3432元的農村居民,仍是一筆不小的負擔。考慮到在城市工作的農民工對家庭的接濟,統據統計,2017年農民工的平均月收入只有3485元,而城鎮居民月人均消費支出至少要2037元。綜合來看,農民工對家庭的經濟補助非常有限。

▲農村中的留守兒童。(圖/達志/示意圖)

除了經濟上的困難,教育上也會有不少問題。由於長期與父母分離,留守兒童缺少父母關愛和教育引領,缺少安全感和歸屬感,心理健康問題受到極大影響。 此外,多數老人的文化水平不高,封建思想重,對孩子正確世界觀、價值觀的塑造也不利。

據2017《中國留守兒童心靈狀況白皮書》顯示,9.3%的農村留守兒童認為父親或母親去世對自己「幾乎沒有影響」,若將城鎮留守兒童納入統計,比例上升至9.7%,顯示留守導致親情淡薄,而孩子視父母為「路人」的情況已跟經濟發達無關,城鎮甚至比鄉村還嚴重。

針對留守兒童受欺負比率,調查顯示,母親不在身邊的比例高達58%,再來是父母均不在的有54%,其次是父親不在的有48%。留守會使孩子們成為弱勢的那一方,也容易受到別人霸凌,而這樣的情形會讓孩子的心理狀況火上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