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曾俊豪/綜合報導
回顧2018年台灣經濟形勢,中國社會科學研究院學者柳英發文指出,在全球經濟復甦及兩岸經貿帶動下,台灣經濟在去年上半年表現出「溫和復甦跡象」,但下半年受到中美貿易摩擦影響,經濟總體呈現乏力增長。其中,實質薪資增長停滯,高達66.28%的上班族(約500萬人)達不到平均薪資水平,結構性問題難解。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中國社科院為官方智庫,發文的柳英是台灣研究所經濟研究室副主任,他在投書《中國台灣網》的文章裡回顧去年台灣的經濟形勢。
文章提到,2018年台灣全年GDP增速2.66%,低於前年的2.83%,總額5934.94億美元,人均GDP為25148美元。從各季度的增長率來看,上半年台灣的GDP增長勢頭較好,第一、二季度分別達到3.15%及3.29%的增速,與前兩年「保1」、「保2」相比呈現出積極增長態勢;但下半年台灣經濟增速下滑,第三、四季度分別僅為2.27%及2.02%(預測值)。
文章引述IHS Markit 10月預測數據,全球經濟GDP增長率為3.2%,台灣(2.74%)略高於韓國(2.73%),但低於香港(3.5%)、新加坡(3%)。顯示全球經濟環境優良時,台灣經濟復甦勢頭無法跟上全球大勢;但全球經濟一旦下滑,台灣首先受到衝擊,反映出「整體經濟的結構性問題愈發嚴重」。
除了經濟環境,該學者也點出台灣的低薪問題。柳英指出,去年台灣薪資水準雖有小幅調整,但結構性問題仍然存在。首先,整體「長期低薪」態勢沒有改變,2018年1至11月,台灣工業及服務業全體受僱員工平均經常性薪資為40939億元新台幣,同比增長2.61%。但實質經常性薪資38179元新台幣,依然沒有超過2001年同期38320元新台幣的水平,顯示「連續17年停滯增長」。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文章引用主計總處《2017年工業及服務業受雇人員工全年薪資中位數及分布結果》數據,顯示受雇者年薪平均為新台幣60萬元,年薪中位數則為47萬元新台幣,兩者之間的差距由2012年的11.1萬元上升至2017年的13萬新台幣。
此差距倍數由2.28倍上升至2.32倍,不僅創下近6年來的新高,也顯示高達66.28%的上班族(約500萬人)每月領到的薪水,遠遠達不到平均薪資水平。在整體經濟成長停滯、薪資凍漲的情況下,造成台灣的貧富差距逐漸擴大。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此外,文章還提到中美貿易摩擦的效應,2018年上半年,台商對中美貿易摩擦走向仍較為樂觀。但第三季度開始,大陸台商受到「搶單效應」影響,反而加快生產節奏,只為了爭取在年底將產品輸入美國,進而帶動自台灣地區零組件的採購量。
然而,11月廠商悲觀情緒加重,當月台整體對外出口跌幅為3.4%,對大陸出口跌幅為8%。12月對大陸出口跌幅進一步擴大為-9.9%,對東盟(-12.6%)出口也出現下滑,但對日本(+6.3%)、美國(+13.4%)、歐洲(5.6%)均出現上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