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SA發現格陵蘭「第二個隕石坑」! 藏在冰蓋下2000公尺處

▲ 美國太空總署(NASA)領導的國際科學團隊,在格陵蘭島發現第二個疑似隕石撞擊坑的凹陷。(影片取自Youtube,如遭刪除請見諒。)

 國際中心/綜合報導

美國《地球物理研究通訊》雜誌(Geophysical Research Letters, 簡稱GRL)11日刊載一篇研究表示,在格陵蘭島西北部2000公尺厚的冰蓋下方,科學家懷疑存在當地第2個巨大隕石撞擊坑,而且距離2018年底發現的首個隕石撞擊坑只有183公里,形成時間比較早。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根據Live Science報導,在2018年11月時,由美國太空總署(NASA)領導的國際科學團隊,首次在格陵蘭島冰蓋下方930公尺處,發現一個直徑約30公里的巨大隕石撞擊坑。隨後,科學家又從陸地、天空和太空等地進行搜索,並在距離首個撞擊坑183公里處、冰蓋下2000公尺處,發現一個直徑長達36.5公里,疑似殞石撞擊坑的碗狀凹陷,如果推測屬實,新撞擊坑預計將成為地球上體型排名第22大的撞擊坑。

▼ 新隕石撞擊坑距離首個撞擊坑183公里。(圖/翻攝Youtube/NASA Goddard)

▲▼ 格陵蘭島發現第二個疑似隕石撞擊坑。(圖/翻攝Youtube/NASA Goddard)

在發現當地第一個撞擊坑之前,科學家們原本認為,位於格陵蘭島和南極洲的隕石撞擊證據,可能大多都被覆冰侵蝕。直到去年發現隕石坑後,科學家才積極透過空中拍攝雷達影像圖,並在一段時間後發現冰蓋下存在一個碗狀又扁平的凹陷,只是新撞擊坑邊緣有隆起,而且中心有峰,比首次發現的撞擊坑還不圓,疑似由環形山底對衝撞擊所造成。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曾參與2次探索撞擊坑的NASA冰川學家麥格雷戈(Joseph MacGregor)表示,其他大小可與撞擊坑比擬的環狀結構,大概只有坍塌的火山口,但新撞擊坑附近並未測火山帶的地磁異常,而且也未靠近火山活動地區。此外,根據研究推測,2個撞擊坑的形成時間應該不同,不是由同一事件所造成,而且新發現的隕石撞擊坑應該比首個撞擊坑的形成時間更早。不過,麥格雷戈也提醒,推測撞擊坑的形成時間「相當不容易」,因為需要鑿到2公里以下才能證實,「這是一個技術性的挑戰」。

▼ 格陵蘭是世界第一大島,大約81%都被冰雪覆蓋。(圖/路透社)

★圖片為版權照片,由路透社供《ETtoday新聞雲》專用,任何網站、報刊、電視台未經路透許可,不得部分或全部轉載!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