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中心/綜合報導
許多大陸民眾在春運期間駕駛電動汽車返鄉,往往造成高速公路擁堵,不過這種現象有望杜絕。根據《科技日報》報導,大陸或將率先在地球同步軌道建立太陽能發電站,如果建成將為地面提供源源不絕的商業化清潔能源,還能作為未來太空飛行器的動力來源。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報導指出,大陸首個太空太陽能電站實驗基地近日已在重慶啟動建設,計畫在2021年至2025年建設中小規模平流層太陽能電站並發電;2025年後開始大規模太空太陽能電站系統相關工作。西安則將建設太空太陽能電站系統項目地面驗證平台,將用於對太空太陽能電站功能與效率的系統驗證。
報導還引述大陸全國太空探測技術科學傳播專家龐之浩說法稱,太空太陽能電站若建成「電動車或能隨時隨地充電」,屆時將「不再有斷糧之憂」。他還透露,該電站發展的核心應用目標「是為地面提供大規模商業化的電力供給」,由於覆蓋面積廣泛「可以向偏遠地區、海島和災區供電」,還可靈活用於地面移動目標供電。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龐之浩指出,太空太陽能電站能為可視範圍內的航天器供電,促使航天器擺脫巨大的太陽能電池翼,並且大幅增加功率水平和控制精度。該電站也能作為深空探測能源系統的候選方案,未來還可用於進行太空燃料生產以及太空加工製造,實現太空工業發展。他還提到,太空太陽能電站也可將能量傳輸到颱風所在區域,能夠改變颱風的溫度分布,藉此破壞其形成過程。
根據龐之浩的說法,若在大約3.6萬公里高度的地球同步軌道上建設太陽能電站,太陽光線不會被大氣減弱,也不會受到季節、晝夜變化影響,99%的時間內可穩定接收太陽輻射,其強度是地面的6倍以上;通過太空向地面進行能量的定點傳輸,可為人類提供用之不竭的清潔能源。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龐之浩表示,太空太陽能電站的工作原理是通過太陽能發電裝置將太陽能轉化成為電能,接著經由能量轉換裝置將電能轉換成微波或激光等形式,並且利用發射裝置向地面發送波束;地面接收系統接收太空傳輸的波束後,通過轉換裝置將其轉換成為電能接入電網。他還透露,大陸近年來在太陽能發電效率、微波轉化效率以及相關航天技術取得很大進步,但太空太陽能電站「在許多技術方面都有待突破」,不過「目前其技術原理已沒有太大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