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國文勝選「賴神還是贏過韓流」 保住新系台南命脈

▲台南市立委補選經激烈角逐,民進黨郭國文勝選,前行政院長賴清德,在最後關鍵時刻以「肉聲」聲嘶力竭輔選郭國文,成功遏阻「韓流」效應,為民進黨新系保住台南命脈,應居首功。(圖/記者林悅翻攝,下同)

▲台南市立委補選經激烈角逐,民進黨郭國文勝選,前行政院長賴清德,在最後關鍵時刻以「肉聲」聲嘶力竭輔選郭國文,成功遏阻「韓流」效應,為民進黨新系保住台南命脈,應居首功。(圖/記者林悅翻攝,下同)

記者林悅/特稿

台南市立委補選經激烈角逐,民進黨郭國文勝選,在綠營支持者回流支持、投票率提高、棄保策略奏效,有效鞏固綠營基本盤,其中負責輔選郭國文的前行政院長賴清德,在最後關鍵時刻以「肉聲」聲嘶力竭輔選郭國文,成功遏阻「韓流」效應,為民進黨新系保住台南命脈,應居首功。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台南市第二選區立委補選,分別有民進黨提名的郭國文、國民黨謝龍介,以及退出民進黨、以無黨身分參選的「最強村姑」陳筱諭,與無黨籍楊筱如、吳炳輝、徐國棟等6人參選。

台南市立委第二選區,包括七股、佳里、麻豆、善化、大內、玉井、楠西、西港、安定、新市、山上、新化、左鎮、南化,這些地區都是傳統綠營票倉,可說是「綠到出汁」的地區,且此次是補選台南市長黃偉哲的立委職缺,原本被綠營視為順理成章「無縫接軌」的選舉。

未料,民進黨在提名郭國文參選的過程中,被同黨陳筱諭認為民進黨徵召模式提名不公,指新潮流「全碗捧去」,以黑箱作業做掉她,憤而退黨參選,造成泛綠分裂。

陳筱諭是在地台南麻豆人,母親郭秀珠曾任台南縣副議長、合併後的第1屆台南市議員,此次尋求連任意外落馬,但深耕地方數十年,組識動員能力不容小覷,以她3月2日舉行競選總部成立時,二選區有百餘位里長出席,造成民進黨郭國文頗大壓力。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陳筱諭有「最強村姑」美譽,年輕貌美,相傳退黨後,有意尋求結盟白色力量,藉柯p力量加持,加溫自己選情,但一直未獲回應,為結合深綠力量,陳筱諭選前喊出,「特赦阿扁」主張,以拉攏「阿扁」相關勢力,喊出只有社會和解、台灣團結,藍綠才有可能合作拼經濟!這一切,就從「特赦阿扁總統」開始做起,邁出社會和解的第一步,展現台灣團結的新契機,此舉也發揮不少效果,的確讓陳筱瑜選情聲量增大不少。

但陳筱諭的「阿扁牌」在選前最後時刻,前總統陳水扁親自公開向綠營支持者喊話,呼籲集中選票支持民進黨唯一提名的郭國文,否則阿扁、賴清德及黃偉哲3人將無法在台南「站起」,令陳筱諭氣得跳腳,認為這是民進黨「脅迫」阿扁的結果,並非阿扁的真心話,但選情受到衝擊已是不爭的事實。雖然選前最後一天,柯p以影片表達鼓勵支持,從其得票不到1萬票,顯示仍難以挽回局勢。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國民黨候選人謝龍介,除是政治名嘴、現任台南市議員外,也是國民黨台南市黨部主委,尤其對前台南長賴清德說出「一生監督他一人」更是提升個人全國知名度。此次台南市國民黨找不到適當人選出來選立委,謝龍介即比照韓國瑜模式,由主委之姿投身立委補選。起初謝龍介也是百般不願,言明如有其他適當人選要選,他會全力輔選,因他心知肚明,第二選區是綠營地盤,想勝選是難中之難。

參選後,謝龍介選舉主軸複製韓國瑜的「拼經濟、顧腹肚、人進得來、貨賣得出去,台南發大財」之庶民口號,加上鎖定為農民、漁民、勞工、攤販等「四民」發聲代言,並發動街口演說、介接推銷台南農漁產品到大陸,展現為農漁謀岀路的決心與能力,讓謝龍介的選情扶搖直上,從民調絕對弱勢,到選前甚至有超越郭國文之勢,令民進黨有「輸不得」的壓力。

謝龍介「1斤30元麻豆文旦造成敗市說」,卻在選前發酵,嚴重打擊謝龍介原本聲勢看好的選情,雖然謝龍介全力消毒,但在民進黨強力放送下,成了說不清理還亂的敗選原因之一。

民進黨的郭國文,曾任台南市議員、勞動部政次,也是黃偉哲參選台南市長的助選大將,學經歷俱佳,此次立委補選希望遞補黃偉哲立委遺缺,延續民進黨勢力,但陳筱諭的退黨參選,造成泛綠分裂,國民黨謝龍介披掛上陣,實際率農漁民赴大陸搶訂單,來勢洶洶,逼得民進黨傾全黨之力,府、政、黨自蔡英文總統、前行政院長賴清德、民進黨主席卓榮泰等重量級大咖,三天兩頭往台南跑,全力拉抬郭國文選情,甚至賴清德選前喊出「民進黨只剩下一口氣」、將選舉提高成國安等級,「恐中、賣台」言論激化本土意識、企圖營造「藍綠對決」,吸引綠營支持者回流,其目的只有一個,就是台南一定要勝選。

此外,「韓流」效應的強大有目共睹,從立委補選結果來看,「韓流」有如雙刃刀,攻勢凌厲無堅不催,但也造成敵手在生死存亡之際的危機意識,有助團結一致對外,有時也不是絕對有利。

3月16日投票結果,民進黨郭國文出線,以約6萬3千票小贏謝龍介近6萬票,綠營有效讓支持者回流、催高投票率,棄保策略奏效,成功力抗「韓流」效應,終於保住民進黨新系台南命脈,也保住民進黨2020年執政保衛戰的決賽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