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中心/綜合報導
隨著抖音等短視頻平台開始商業化,首屆「世界抖商大會」也在日前火熱召開。對此,《光明日報》刊出具名評論指出,哪裡有「肉」,就必有「坑」,諸如「資深導師一對一輔導」、「量身打造的教材」等誘人廣告在抖音上層出不窮,然而在「支付了數千元到上萬元費用」後,抖商們卻可能淪為機構拉取更多學員的下線。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光明日報》刊出具名評論指出,雖然這場日前在浙江杭州舉行的大會,吸引了近4000抖商參與,卻有不少人抱怨,「就是場變相的產品推銷會」。
評論提到,商場就如同江湖,哪裡有「肉」,就必有「坑」,諸如「資深導師一對一輔導」、「量身打造的教材」等誘人廣告在抖音上層出不窮,讓抖商們彷彿找到成功方向,「然而在支付了數千元到上萬元費用後,抖商們卻發現效果遠非預期,甚至可能淪為機構拉取更多學員的下線。」
評論痛批,抖音多次澄清「官宣」與抖商大會沒有關聯,卻沒有進行控管、肅清,「不少教你抄襲視頻、微商式拉人頭入群、金字塔式發展下線;而所謂的金牌講師,也不過是高光美顏的忽悠效果」、「這種做成了貌似高大上的生意,汙名化短視頻商業平台不說,也把店商新業態的水攪得愈發混濁不堪。」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評論指出,短視頻帶貨成為新的電商經濟藍海,透過娛樂購物得社交電商模式,在抖音上已有超過6萬的明星達人、企業帳號跟從,「有人致富,想要分杯羹的商家自然紛至沓來。」
評論說到,短視頻僅是「帶貨渠道」,不可能取代商品與服務本身,「微商上那些山寨貨就算換到抖音上來賣,也並不會立馬速成洗白。誰也不要指望抖商能為假冒偽劣賦能,更不要指望新平台能蒙蔽了消費者的基本消費素養。」
評論表示,具體的帶貨行為也好,時髦的抖商培訓也罷,只要是短視頻平台衍生的產業鏈,若是繼續維持「內容靠抄、講師靠炒」的做法,遲早會被定位成亟待嚴懲的產灰黑業。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評論點出,消費者也不是砧板上的魚肉,天道酬勤、商道酬信,若不在實體商品與服務上做足功課,只想透過旁門左道賺取利益,將是捨本逐末之舉,「不管時代如何變化,價值規律和交易底線也會賡續不絕,抖機靈的伎倆只能是一錘子買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