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張方瑀/綜合報導
位在非洲東部的衣索比亞人口數約1億,是全球人口最多的內陸國家,近年來在基礎建設擴建、建立產業園區與簽署貿易協定之下,衣索比亞成為全世界首屈一指的紡織品出口國,過去幾年,H&M、Calvin Klein等國際大牌皆在該國設廠,當地政府甚至計畫將服裝出口總額從目前的1億4500億美元提高到每年300億美元。諷刺的是,衣國的工人平均薪資為26美元(約台幣804元),為全球墊底,該地年輕人連生活都有問題。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根據紐約大學斯坦恩商業與人權中心(NYU Stern Center for Business and Human Rights)的報告顯示,儘管服裝市場持續增長,衣索比亞服裝廠工人的平均工資卻是世界上最低的,相較於南非每月244美元(約台幣7552元)、肯亞每月207美元(約台幣6407元)。該報告作者巴雷特(Paul Barrett)指出,衣國政府一開始的政策即是透過低廉的工資,吸引外國投資者進駐。
衣索比亞政府2017年6月在南部城市阿瓦薩(Hawassa)建立產業園區,該園區有包括紡織、農產品加工業在內公司設廠,擁有2萬5000名生產服裝的工人。巴雷特怒批,「政府犯下的錯誤是向供應商和買家保證,衣索比亞的工人會滿意地接受這個極低的基本工資。」衣索比亞的工人向他表示,政府派往鄉村的就業服務人員承諾的月薪遠超過26美元。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產業園區附近的住房,每月租金平均為52美元,一般工人的月薪完全無法負擔,一名女姓工人表示,她和另外3名女性一起合租,4個人都睡在地板上的薄床墊,下雨時,水還會滲進客廳。有時薪水也只夠讓他們一天吃一餐,2017年10月的一項調查也指出,「員工每天走路上班,來回至少要3個小時,常常因飢餓而在工作時昏倒。」
美國前總統柯林頓(Bill Clinton)於2000年簽署「非洲成長暨機會法案」(AGOA),讓多數非洲國家在2025年前,享有出口紡織品等特定商品到美國的免稅優待,因此這樣的零關稅制度,讓許多成衣大廠不辭千里到非洲設廠。許多來自農村的年輕人都開始遷往城市工作,但卻沒有足夠的培訓,讓他們了解自身應有的權益。但是對工資的失望,加上生活因素,導致員工對工廠產生疏離感,工作也缺乏效率。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阿瓦薩產業園區在2017年至2018年間,整體員工流失率徘徊在100%左右,這意味著,平均每12個月就有一家工廠更換全部員工,一些工廠持續以15%的效率運作著。與其說衣索比亞充滿血汗工廠,不如說這是個「非常符合邏輯」鼓勵巨富企業尋找極廉價勞工的循環,全球投資並沒有替衣索比亞人帶來繁榮,更有可能讓衣索比亞成為「永久的」廉價勞動力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