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林銘翰/台北報導
隨著全球化浪潮席捲,建構英語學習環境已成為非英語系國家共同重要課題,教育部去年以「高教深耕計畫」提供40億經費補助給4所頂尖國立大學,以提升四校國際聲望及改善英語教學環境。然而,監察委員張武修調查發現,台成清交四所大學全英語授課占比皆未達2成,其中台大各年均只達5%,成大均低於10%,交大於10-13%,而清大雖較好也均低於20%。對此,張武修12日提出調查報告,促請教育部積極研議妥處。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張武修指出,根據泰晤士高等教育(THE)於2016年開始調查全球700個城市7萬個大學與碩士英語課程的分析,卻呈現台大僅有20個、成功大學2個、清華大學僅1個英語課程,與教育部與四校的資料呈現極不一致。他表示,此雖非國際政府間組織的系統登記,卻凸顯教育部推動四所頂尖大學英語課程、國際競爭力與國際現況有明顯落差。
張武修表示,教育部過去幾年針對四所國立頂尖綜合大學以及自107年「高教深耕計畫」核定可觀補助,台成清交四所大學全英語授課占比皆未達2成,其中台大各年均只達5%,成大均低於10%,交大於10-13%,而清大雖較好也均低於20%。然而,四校也僅支應不到1%經費於英語授課,再加上逐年變動幅度極大,顯示各校並未長期有系統整合教育部資源於提供學生英語課程與環境改善。
此外,他也指出,經過持續五年推動,各校的英語課程除了數量上呈顯停滯或呈減少外,亦尚未建立具體品質指標;再根據實地訪視及諮詢,目前四校全英語授課課程普遍缺乏提供學生語言能力前置預備或篩選程序,衍生課堂中遇學習落差,欠缺系統性學生學習輔導,此外多數國際學生反映學校缺乏足夠的全英語課程以資學習。
張武修認為,教育部「高教深耕計畫」以尊重各校自訂符合學生特質之基本能力項目及檢核方式,雖稱取代過去「邁向頂尖大學計畫」固定量化指標,立意雖屬良善,但台成清交四校於提出「高教深耕計畫」仍偏重全英語授課課程數量指標,尚欠缺有系統可為依據的改進指標。教育部應會同研議檢討指標及各校適宜性,強化學校特色發展,並統整四校建置全英語環境之經驗,做為全面推動全英語授課參考典範。
張武修表示,教師的教學方式為全英語授課課程能否成功之關鍵,教育部與四校仍未建立有系統的授課教師英語教學訓練,應會同學校妥善研議規劃長期、系統性的教師英語教學能力發展訓練,並提供足夠誘因獎勵配套措施,以強化並激勵教師英語教學能力及意願。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