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耕365/教育可以很不同 學習並非單行道

(圖/Pexels)

圖、文/善耕365

如果有哆拉A夢的記憶吐司,那該有多好

是否曾經在就學時期,有被課業壓得喘不過氣的經驗呢?每天都有寫不完的作業、考不完的試──考完晨間小考,還有課堂小考,考完小考還有大考,一學期三到四次的階段性段考,國英數社自每科都要考,即使自己不喜歡的科目也要硬著頭皮念。總歸一句話,求學階段就是「考!考!考!」,當時,多麼希望有哆拉A夢的記憶吐司,巴不得將所有課本上的知識複製到記憶吐司上吃掉輸進腦袋,寧願吃到肚子撐,也不想沒日沒夜的念書,黑眼圈都快要跟熊貓一樣黑。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時代在進步,教育也在與時俱進

「教育型態」隨著時代的進步不停在轉換,從早期鐵的紀律(不打不成器),到現在提倡愛的教育,藉由關懷學生的學習情況,輔以適當的教學方法,也就是孔子所謂的:「因材施教」,讓孩子們在舒適的環境中學習與成長。

近年來,興起許多創新的教學模式,不論是「學習的過程中運用數位、網路多媒體的方式輔助學習來達到教學目標」──「翻轉教室」,亦或是「學生在課前完成對課程內容的理解,同時,老師就能夠騰空更多教學的時間,與學生充分在課堂裡進行多元化的互動學習活動」──「混合式學習」。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此外,顛覆以往主流學科才是王道的教學目標,「美感教育」正是最好的例子,透過教育的方式,讓孩子們提升對美的素養、培養對美的感受,創造孩子們多元學習、發展的機會。跨領域教育結合不同科目,創造出全新的教學模式,像是「當國文遇上音樂」,透過音樂劇的方式,重新演繹出國文課本中的詩詞意境,讓孩子們親身體驗其中的美,而非只是在紙上談兵。盡可能讓學習不在是那麼枯燥乏味的事情,激發孩子們的學習動力。


「那你知道到校上課不再是唯一選擇了嘛?」

非學校型態實驗教育

根據教育部統計,截至106年為止,目前在家自學的人數總計4786人。關於自學,只要透過相關申請,以及資料審查評估,一切符合規定,就能以「非學校型態實驗教育」的形式在家自學。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目前在台灣,中華民國法律以及相關的法令已將在家教育合法化。民國103年(2014年)11月4日立法院三讀通過《高級中等以下教育階段非學校型態實驗教育實施條例》,此一條例讓高中以下學生家長得向教育主管機關申辦個人實驗教育,每學年必須提出年度學習成果報告,倘若主管機關訪視不佳、限期未改善,得要求停辦。自學生能夠等同一般生拿到國民小學及國民中學教育階段的畢業證書,高級中等教育階段的學生在完成超過一年半的非學校型態實驗教育後,就能夠拿到證明,以符合「入學大學同等學力認定標準」之規定,以同等學力報考大學新生入學考試。(資料來源:教育部國民及學前教育署)

世界上沒有什麼事情是應該的,放手讓孩子探索不好嗎?

「學音樂就應該要去比賽啊,這才能展現出能力有多厲害」、「英文講得那麼好應該要去考一下檢定」、「高中唸完就是一定要讀大學」,時常這些「應該、必須、一定」的想法、信念,壓得我們喘不過氣,迫使我們走在制度、規範之中,忘記去思考是否還有其他可能。非學校型實驗教育正是一種顛覆傳統思維的產物,或許有人會顧慮說「這樣孩子沒有機會學習與人互動的機會,缺乏人際交流」,但學校不是唯一個提供人際交流的場所,困難的並非是這些人際、課業知識吸收的問題,而是我們有沒有勇氣踏出既定的模板,放手讓孩子們試著以不同方式學習成長,這才是最困難的一步。

「突破」或許很難,對任何事情都一樣;「創新、獨特」永遠是最孤單的,尤其在這個以「集體主義」當道的東方世界,與眾不同總是會被人投以異樣的眼光,但並不代表就是不對或是不可行的。這個議題,在這多元世代中,值得讓人省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