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之廣西/100歲還俐落剝蒜! 直擊巴馬長壽村 養生靠這幾招

記者曾俊豪/廣西報導

廣西河池市巴馬瑤族自治縣是全球五大長壽鄉村之一,當地經濟來源過去以農業為主,十多年前在政府主導下,改拚「長壽經濟」,推廣旅遊、長壽飲食、出租房屋給「候鳥人」等,改善村民經濟狀況。而遊客只要來到長壽村,便會看到當地耆老坐在路旁,讓人忍不住上前討教養生秘訣。

▲廣西巴馬長壽村人瑞黃媽桃。(圖/記者曾俊豪攝)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自南寧市開車前往巴馬,車程將近四小時,此次前往的「長壽村」叫巴盤屯,距離縣城24公里,全屯共有138戶,人口557人,其中,80歲至89歲有16人,90歲至99歲有12人,100歲以上的老人有3人。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長壽村後方山壁的「壽」字。(圖/記者曾俊豪攝)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巴盤屯村口有塊石碑,上方寫著「世界長壽之鄉」,後方山谷還有個大大的「壽」字。沿著石碑往下走,經過小橋後,便來到村莊的主要道路。記者此次採訪的人瑞叫做黃媽桃,1919年生,今年剛好滿100歲,她育有兩男三女, 早年守寡後,便獨自一人種田養家,如今過著五代同堂的幸福生活。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看到黃老奶奶時,她正坐在騎樓下方剝大蒜,即使已經100歲,還是可以久坐在板凳上,動作流暢地剝開一顆又一顆的大蒜,撕掉上方薄膜。足以顯示黃老奶奶身體不僅硬朗,眼睛和手指也沒有因為年齡而衰退。

▲長壽村村莊口的石碑。(圖/記者曾俊豪攝)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不過,黃老奶奶不會說「普通話」,溝通過程必須仰賴她的家人協助。對於養生的秘訣,黃老奶奶說,以前日子窮困,都吃五穀雜糧居多,現在生活好過一點,飲食則以玉米粥、大米飯、豬肉、魚類、青菜和火麻湯為主。

至於作息,則是早睡早起,晚上八、九點就睡覺,早上六、七點起床。100歲的年紀,見證過時代的變遷,黃老奶奶說,現在生活和過去相比,真的變化很大,現在很多遊客都拿東西給她吃,有時還會包紅包祝福她,生活可以說很開心。

▲採訪當時,黃媽桃正坐在門口撥蒜(畫面右下角)字。(圖/記者曾俊豪攝)

在長壽村,除了有耆老分享長壽秘訣,還有許多村民販售特色農產品,今年30多歲的小周就是其中之一。他原本在廣東的工廠當作業員,大約10年前回老家擺攤,販售養生產品。

小周說,當地特產是五穀產品、巴馬薑茶與火麻仁,「收入主要靠大家過來養生,這裡空氣好,水好,會有候鳥人過來,也會有來度假的。」至於擺攤收入,他笑笑的說,「賺多少不能透露,但肯定比以前好,過去當作業員的年薪大約5到6萬元(人民幣)。」

▲土特產店老闆小周,「長壽經濟」吸引本地青年返鄉就業。(圖/記者曾俊豪攝)

對於當地的「長壽經濟」,巴馬縣城駐村第一書記黃斌不諱言「候鳥人」扮演關鍵角色。他表示,候鳥人通常住一個月或者半年,結束後回到自己家鄉,「通常10月到隔年4、5月份是旺季,主要因為候鳥人以北方人居多,來巴馬避暑養生。」

黃斌強調,當地本來以務農為主,但靠種植很難發展,13年前開始推廣旅遊產業,加上原本的名氣,讓村民經濟收入迅速提升,「以前都是白瓦房,吃飯緊張難溫飽,現在很多青壯年回來做生意,家家戶戶做小買賣,拉動經濟。」

河池市旅遊發展委員會資料指出,「巴馬長壽養生國際旅遊區」預計2020年基本建成,預計接待遊客總量將達到4000萬人次,年均增速30%,其中,入境遊客突破22萬人次,入境旅遊收入達到1.5億美元。

▲廣西巴馬瑤族自治縣的「長壽基因」已發展成旅遊產業。(圖/記者曾俊豪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