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林育綾/台北報導
台灣瀕危野生動物近年頻頻登上媒體,卻都不是好消息,石虎被路殺、誤中捕獸夾,台灣黑熊甚至還上了CNN,被比喻比貓熊還珍貴,不過「台灣動保行政監督聯盟」今(15日)上午召開記者會提到,《野生動物保育法》立法30年,保育經費不但逐年下降,政府對極其珍貴的瀕危野生動物只停留在被動關心的程度,缺乏積極復育,只是不斷做物種族群調查,「調查沒有錯,但這遠遠不夠,如果只是調查,我們只會發現瀕危物種每一次調查的數量都在減少,最後見證它消失在世界上。」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動督盟(台灣動保行政監督聯盟)今15日上午召開記者會與公聽會,呼籲成立30年的《野保法》應該修法,邀請多位野生動物保育團體與專家一同出席,同時也邀請公部門國發會、農委會林務局、海委會海洋保育署派員代表一同參與。
其中屏東科技大學野生動物保育研究所教授裴家騏提到,其實不是因為政府不重視野生動物,才會提出這項議題,「正是因為現在政府重視,所以要特別藉機提出來修法。」他認為在野生動物保育上,政府缺乏「積極復育」的行動,目前我們國家對於復育瀕危物種其實已經有足夠的能力,因此「不是說非要設保護區不可,但應該要採取復育行動。」更提到,否則就算國家換了政黨,人們對於瀕危動物的態度依然不會改變。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根據統計,台灣瀕臨絕種動物中,雲豹已經於2015年在國際上發表已滅絕,而石虎約500隻、黑熊約200-600隻、白海豚約50隻、櫻花鉤吻鮭約1千至4千隻、台灣寬尾鳳蝶瀕臨絕種、阿里山山椒魚列入瀕臨絕種、金絲蛇瀕臨絕種、歐亞水獺約100多隻、山麻雀少於100隻,這些數字顯示瀕危物種都在水深火熱之中。
在台灣野生鳥類部分,依據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2016年發布的鳥類紅皮書,在面臨滅絕前最危急的CR等級(CriticallyEndangered)共有6種,分別是黑嘴鷗約67至200隻、黑嘴端鳳頭燕鷗約1至15隻、林三趾鶉約50至250隻、琵嘴鷸約1至5隻、⻘頭潛鴨約5至30隻、環頸雉約100至300隻。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台灣石虎保育協會」秘書長吳佳其提到,石虎跟我們人類生活其實非常接近,不是光靠設立「保護區」就能保護的物種。而「台灣蠻野心足生態協會創會理事長」文魯彬則說,現在台灣的「白海豚」越來越少,但是我們的工廠越來越多、越來越發達,不久前協會才提報環保署,全台首座離岸風電場在施工打樁時「沒有做到環評的承諾」,打樁的噪音可能讓目前僅剩50隻的白海豚,陷入滅絕險境。
關心野生動物立委、專家與保育團體召開記者會,強烈要求政府必須針對瀕危野生動物的復育採取積極有效作為,並讓復育計畫可以有明確的法律加以支持。同時,中央政府應將縣市政府對瀕臨絕種動物復育的成效,納入年度經費分配時的加權項目,以鼓勵並獎勵地方對這些物種復育所做出的貢獻,讓瀕危物種族群止跌、回升、脫離瀕臨絕種危機。
動督盟理事長⺩唯治提到,目前沒聽到政府部門有具體作為,但其中國家公園的做法上最有成效,「希望其他部門能具體回應,而不是只有方向性的說法。」農委會代表則回應,未來只要條文明確,在預算編列上可以有更積極作為,現在跟相關單位也有積極的往來和處理。
只是《野保法》恐怕無法在本會期完成修法,立法委員陳曼麗則說,期望農委會能再更積極,把握這個會期前提出完成,否則這個會期結束,明年改選後「誰都無法保證局勢,也不確定會不會還是由我來為大家服務。」最後要求農委會在8月底前先提出方案,屆時陳曼麗將會以優先法案提案積極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