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許展溢/台北報導
農委會今(17日)指出,近期有不少非常好動的肉食性動物-亞洲水龍(綠水龍)出沒在新北市少部份溪流鄰近區域,疑因業者和飼主不想養,棄養山林,大大影響了原生態環境。農委會呼籲民眾一旦發現牠的行蹤,一定要馬上通報,千萬別試圖捕抓避免被咬傷。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農委會在臉書PO出綠水龍照片,並配上「嘿嘿,我是敏捷+99的亞洲水龍,跑得飛快,喜歡在新北市少數溪流附近趴趴走」旁白,另一張則是煩惱的民眾困惑這隻是誰啊?怎麼會在這裡呢?農委會提到,其實亞洲水龍個性好動,比較不適合當寵物飼養,從小到大都以肉食性為主,體型大加上咬合力強,如果民眾試圖捕捉,牠是會反擊的,可能會造成嚴重咬傷。
至於為什麼野外會有綠水龍?農委會說明,主要是業者因飼養風潮過後,大量棄養山林,結果影響了原生態環境,少部分則是飼主不想養了,就把亞洲水龍帶到野外棄養。新北市農業局林務科科長黃嘉文指出,綠水龍一開始是出現在新店安坑與紅水仙溪靠林口一帶,從102年開始,以新店安坑為起點,委託銘傳大學教授向高世專業團隊清除,並配合林務局專案計畫共同編列經費,這2年每年預算約30萬元,近年來新店安坑族群已下降到接近零星狀態。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黃嘉文向《ETtoday新聞雲》表示,今年5月開始陸續接到民眾通報,在紅水仙溪及其兩岸包括林口、八里地區也有發現綠水龍行蹤,以上區域是現階段清除重點,後續會依狀況適時調整經費加強清除,同時新店安坑也會持續監測。
向高世表示,綠水龍的移除工作,雖然最早都是由民眾目擊單隻或零星的個體,但之後確認該區域是否有建立族群及移除的工作皆是由團隊來執行,移除工作自102年以來每個年度都有進行,而只要前一年度有進行移除工作的溪段,隔年同區段的數量都會明顯地下降,只要有持續的經費支持,成效都是顯著的。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至於今年截至目前清了幾隻?黃嘉強調,由於人員陸續清除,數量要等到年末才會統計,不過近年相比初期已大幅降低。農委會呼籲民眾如有發現綠水龍行蹤,可以撥打新北市政府農業局通報,如果是發現外來種生物則可向農委會林務局通報。
亞洲水龍小檔案:
別稱「綠水龍」主要食物為小型無脊椎動物。但其他原生的小型脊椎動物,包括:蜥蜴、蛇類、鼩鼱、鳥類及哺乳動物也都曾發現被捕食的情況。
台灣北部繁殖期以4~6月為主,行動迅速、生性敏感,白天不易接近。
出沒地點通常在新北市少部分溪流的鄰近區域,對溪流環境依存度大的樹棲型蜥蜴,體長約60~95公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