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新聞出品:文字/蘇庭緯、攝影/張學仁、朱傳勝、剪輯/朱傳勝
「我發現傷患已經有醫護人員在照顧了,可是醫護人員是誰來照顧呢?」
2015年6月27日,發生了台灣史上最嚴重的公安意外-「八仙塵爆」,造成15死471傷。夏夜狂歡的派對瞬間變火窟煉獄,為了與老天爺搶命,全台醫護總動員,在媒體聚焦傷患時,烘焙坊老闆-劉英鑫,卻關注到在第一線不顧自己、拚命救援傷患的醫護和消防人員,自此展開了送愛心麵包的旅程,就這樣一路持續了4年。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本著做愛心、又兼顧不剩食的信念,在八仙塵爆事件發生前,劉英鑫一開始是聯絡食物銀行,請他們收走每日剩餘的麵包,但食物銀行收取「剩食」的時間,通常是在隔日下午。劉英鑫的創業初衷是堅持給顧客吃到食物原味、不放化學添加物的麵包,在台灣高溫潮濕的環境下,這樣的麵包不利保存,食物銀行的收取制度,讓劉英鑫擔憂待送到需求者手上,麵包可能就不夠新鮮了。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他上網搜尋羅列大台北地區的急診處、消防局資料,按順序開始送愛心麵包,「全台北市的醫院、消防隊,9成我都送到了,甚至跑到陽明山那邊。」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雖說是「愛心麵包」,但送餐的舉動,最初也讓醫療跟消防單位在第一時間築起心防,依規定,醫療跟消防單位不得收取餽贈,讓劉英鑫一開始送餐就踢到鐵板,在不斷表明來歷、麵包來由、和單位上層主管溝通後,確認與各單位沒有利益關係的他,終能順利送出愛心麵包。
深怕送餐舉動打擾到第一線人員為民服務,劉英鑫送餐總是不會久留,稍微自我介紹並放下麵包後,就匆匆趕往下一個送餐單位。偶爾遇到調單位的消防隊員,認得劉英鑫和他的麵包,讓他印象格外深刻,「大部分的人都是記得麵包,沒有人記得我的臉」他笑說。
北市消防局華山分隊的王隊員,回憶起首次遇到劉英鑫的情形開朗笑說,「那天一直跑救護勤務,沒什麼吃飯,剛好有麵包來可以趕快馬上吃,覺得老闆很佛心,有照顧到我們的肚子。」其他隊員以及隊長,也表示這樣的愛心回饋,不僅不會造成食物浪費、也能供給需要的人,覺得相當感動。
曾想放棄 「一句話」讓他堅持下去
一個善念,讓愛心麵包旅程走了4年,這4年裡,劉英鑫晚上8時打烊後,載著營業剩餘的麵包開車到各地送餐,回到家經常超過夜間11時了。平日工時長、下班後又要送麵包,自己擁有的閒暇時間零碎,幾年下來,他也曾感到疲憊想要暫停。
就在一次送麵包到消防局時,他遇到剛出勤回來、汗流浹背的消防隊員,「我麵包一拿進去,聽到他們第一句話就是,哇~肚子餓死了,剛出任務回來晚餐都還沒吃,謝謝你。」就是這一句真切的感謝,讓劉英鑫確定自己的愛心送餐是有意義的,這樣的鼓勵,重燃他的動力,讓他可以持續下去。
麵包師vs單身爸 滿滿的正能量與說不出的遺憾
身為一個麵包師傅,劉英鑫自覺是個正能量滿滿的人。在創業和送餐的過程中,即便遇到挫折、身負令人難以想像的負債量,他仍盡力解決問題、樂觀看待未來每一天,他的觀念是,人不能用金錢去衡量自己的價值,要用自己的態度去衡量自己的價值,最重要的是「你做的事情,不是用金錢去衡量的。」
孩子的成長只有一次,但身為兩個孩子的單親爸,因創業在孩子的成長中缺席、送餐又占據了部分陪伴孩子的時間,成為他再遺憾不過的事情,「我會因為沒有辦法陪伴小朋友而低潮。」受訪時一直都帶著溫暖笑容的劉英鑫,在提到兩個年紀尚幼的孩子時,一度哽咽說不出話來。
大環境變遷烘焙坊終止營業 他盼愛心永續
外送平台興起,再加上附近的大公司搬遷、人潮驟降,劉英鑫的烘焙坊也受到影響,生意量下滑,撐了好一陣子的他,雖有百般不捨,仍不敵現實,決定在2019年9月底結束營業。
至於「愛心麵包」的送餐之舉,未來是否還能再續他不敢說,不過他希望透過這樣的舉動,能喚起有能力的企業,發揮更多的社會責任。他認為取之於社會,就要用之於社會,「在我們有能力時,可以多回饋社會,讓正能量更多,大家也會去效仿,這樣子社會就會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