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曾俊豪/特稿
香港反送中示威延燒數月,《禁蒙面法》出爐後,香港更陷入空前的動盪,除了員警用槍次數提升、示威群眾的行動也越來越激烈。這樣的時間點,一個大家最想不到的人出來「淌混水」,他是NBA休士頓火箭隊總管莫雷,一則撐香港的發文,讓NBA成為中美角力的新戰場。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作為美國四大職業運動賽事之一,NBA全球化的腳步一直讓另外三項職業運動望其項背。幕後的功臣,除了以籃球之神Michael Jordan為代表的球員之外,前總裁大衛·史騰(David Stern)也功不可沒。他成功將NBA帶進中國大陸市場,藉由「移動長城」姚明的加持,讓NBA的觀看人數成長超過3億。
史騰曾在公開場合談起這段經過,自己1989年第一次到北京,要跟央視洽談NBA轉播,他在寒風中苦等,最終得以跟央視高層見面。史騰當時細心的介紹NBA,甚至提出轉播可以不收費等;最後,NBA除了每週免費寄一盒賽事精華到北京,還邀請央視轉播小組直播明星賽跟總決賽。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後面的故事,大家都很清楚。2002年,姚明從上海大鯊魚投身NBA選秀,成為第一位沒有打過NCAA直接空降NBA的外籍狀元。姚明也用自己的表現,獲得球迷肯定,並且讓休士頓火箭隊人氣暴漲,躍升為「中國火箭隊」——即使姚明退休後,球迷對火箭的情感依舊存在。
後來,當球迷發現這次捲入反送中風暴的人,竟然是「中國火箭隊」的總管莫雷時,他們無不感到震驚。火箭官方當然知道事情的嚴重性,立刻出面切割,只不過,為時已晚,「民族意識」已經扛起抗爭大旗,贊助商、藝人紛紛跳出來「反火箭」。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事已至此,NBA官方的態度就很重要,因為它有可能讓事情獲得轉圜,讓中國球迷失望的是,出來「主持公道」的NBA總裁席佛(Adam Silver)在聲明中強調,「聯盟不會控管能說或不能說什麼,堅信多元價值觀與自由平等。」這段充滿「西方價值」的談話,可想而知,並沒有讓事情獲得緩頰,反而越加激化。
「民族意識」是北京當局最常打的一張牌,從過去反日、限韓、抗美以及這次的反送中,「民族意識」都扮演關鍵角色。它從網路輿論的空戰,延伸到以贊助商、廠商為主體的陸地戰,營造愛國氛圍,凝聚民族向心力。
美國的武器則是「西方價值」,從「政治制度」下手,任何事情只要戴上「西方價值」的透視鏡,彷彿都能看破北京的弱點,還能一拳一拳擊中要害。尤其這件事情發生的時間點,一有香港問題,二有中美貿易戰,加上台海局勢等,新仇加舊恨全部一起算。
這也是為什麼,一個職業球隊總管的一則推文,會演變成如此大的風暴,背後代表的是體制的對撞、中美角力的戰線延長。「史騰為了打開中國市場,花了30年,但席佛關上它,只花了30秒。」這段近日流傳在大陸網站的註解,似乎已預見到事件未來的走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