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林育綾/台北報導
「文化內容策進院」(簡稱文策院)成立後,受到藝文與文化、創意產業界的期待,今(13)日首次舉行媒體茶敘,暢談文策院主軸核心工作。院長胡晴舫提到,文策院其實就是一個「媒合機構」,不斷地媒合、介紹,把對的人兜在一起,將國內的文化產品行銷國際,與全球競爭但不單打獨鬥,也會與各國合作。而董事丁曉菁也說,會在「自由市場」的邏輯下,全力支持台灣產業健全,保護所有表演藝術創作的自由、免於恐懼的自由,夠強大才有資格選擇不同市場。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胡晴舫是一位跨域的文化人,曾加入香港創投公司的事業開發部門,負責研發商機,媒合各界合作,同時也是作家出版過12本書,2016年曾擔任台灣派駐香港光華新聞文化中心主任,直到2018年底,擁有豐富的「跨域經驗」。
她也提到,自己身為文化人,每週「嗑掉」的文化產品相當龐大,例如一個週末可以追完一齣劇,或者去看戲、看舞蹈、買書等,不相信文化人不能賺錢或沒有商業發展能力。丁曉菁也說,台灣的文化能量非常飽滿彭博,只是過去缺乏市場談價的能力,文策院便是以投融資為主,媒合各界,協助業者行銷出去。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胡晴舫也說,如今是跟「全球競爭」的時代,但台灣也不會完全單打獨鬥,例如聯盟其他國家經濟體一起做,比方目前與日、韓、法國、新加坡都有合作,而文策院就是扮演一個「媒合機構」,不斷地媒合、介紹,把對的人兜在一起、讓事情發生。她認為院長、董事長都有任期,但能把對的人媒合後留在這裡,是最重要的。
現場也有中國大陸媒體提問,文策院是否會帶領台灣品牌與中國大陸合作?例如愛奇藝、騰訊這些大型平台,還是會著重在海外呢?丁曉菁回應,中國大陸當然也是台灣文化人想發展的市場之一,但過去的經驗上,很多業者會遇到表藝跟創作的自由限制。
丁曉菁進一步說明,文策院期望在「自由市場」的邏輯下發展,也就是重視故事夠不夠好,而沒有其他考量,希望讓台灣的相關產業能健康健全,就是為了保護所有業者能「擁有表藝自由,以及免於恐懼的自由。」
丁曉菁說,其實不只是中國大陸的市場,在不同國家往往都有不同的限制,然而當產業實力越強大,能夠選擇進場的市場就越多,這也是為什麼文化部這些年全力支持讓產業健康化。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而目前文策院剛起步,相關組織架構、分工也還在陸續討論中,如何在影視、音樂、表演藝術、出版等各界扮演媒合角色,協助產業發展,仍受到各界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