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生意別太好的咖啡館…54歲失智後 他用40元時薪養家

▲林善仁(右3)是「 Young Coffee 」員工,因為失智狀況日益嚴重,排班量已慢慢減少。(圖/鏡週刊提供,下同)

圖、文/鏡週刊

你愛喝咖啡,或者你愛上的是咖啡裡的故事?由台灣失智症協會創辦、雇用年輕型失智症患者當店員的「Young咖啡」店裡牆上,寫著這2句話。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年輕型失智症,指的是65歲前患病的人,在台灣預估有1萬2千名患者。他們可能還在職場,甚至是家庭支柱,卻患上了有天會連自己生病都忘記的病。因為不老,他們有足夠的病識感和知識,知道自己將一步步墜入濃霧之中,前路一片空白,不知道自己還能再做什麼事,做什麼樣的人。

直到Young咖啡出現,像提供了一條路,雖然步伐緩慢,至少讓他們相信,自己還能對世界有所貢獻,為愛的人付出。至少,可以用他的經歷,沖出一杯有故事的咖啡。

這是一間希望生意不要太好的店,因為它的員工都禁不起太累。週六早上10點,由年輕型失智症患者撐起營運工作的咖啡館,開門了。店內38個位置很快滿座,以一間位於巷內、沒有招牌,且1週只營運1天的咖啡館來說,簡直是不可思議的好事。

時薪40元 成就感足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但台灣失智症協會副祕書長、同時也是這個空間負責人的李會珍告訴我們,這陣子因為媒體報導,來客人數爆滿,讓原先只能容納24個座位的空間,也不得不進行壓榨,以應付絡繹不絕的顧客。她坦言:「我們想盡可能滿足大家的需求,但這其實造成員工很大壓力,也影響了表現。」

比方說林善仁,就曾做到一半累壞、無以為繼,到辦公室休息,形同蹺班。現在的他,1天最多做半日,且只能排下午班。中午12點,他和5歲時因病傷到腦膜、左半邊身體接近失能的太太劉鳳蓮一起抵達,我隨他們進入準備區,劉鳳蓮忽然拿出工作圍裙,請我協助她穿上。

我好奇為什麼,她才說:「家屬也要一起做啊。」

確實,失智症患者的行動和記憶力都有障礙,做餐即便有標準作業流程,也需要協會人員從旁引導,1杯100元的咖啡,可能需要3個人共同完成。對協會來說,這是一樁不可能賺錢的生意;對員工來說,因為忙中易錯,家屬偶爾也要撩下去一起做,一份工作2人擔,時薪40元,說是倒貼都不為過。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卻是一份極搶手的工作,如同劉鳳蓮所說:「我老公在這邊有成就感,他會覺得他可以養家。」為何要靠40元的時薪養家?事情發生在4年前,林善仁連續被2間公司辭退,「我現在想,那應該是失智前期的狀況,因為他會忘記人家交代他的事。」失業後,他賦閒無事,也不與人聯絡,只負責送太太上下班,「但他總是下錯交流道,每次都繞很遠才回家。」那一年,林善仁才54歲,確診失智後,她說:「我的天就垮了!」

家屬當幫手 協助送餐

天垮了,所以在擁擠的咖啡廳,以員工家屬身分在一旁幫手,仔細叮嚀林善仁的動作。單就外表看上去,劉鳳蓮其實比失智的林善仁更不便,卻要亦步亦趨跟著他送餐、巡桌、接訂單,像褓母一樣。雙倍人力,使咖啡館更加擁擠,店員緩慢的步伐,則令室內動線不時凝滯。

3年前,由台灣失智症協會籌辦的「Young記憶會館」成立,目的是協助65歲以下發病、統稱為年輕型失智症的患者,有個固定的復健去處。在台灣,年輕型失智症患者約有1萬2,000人,他們往往尚未退休、職涯正攀到人生高峰,甚至是家中經濟支柱,1人倒全家倒,情況不見得比28萬的老人失智症患者狀況好,不僅常因未滿65歲的「年紀優勢」遭到養老院或日照機構排拒,也無法獲得補助。

而即使順利找到機構協助,年輕型和老人待在同一個機構,「看到也會害怕,知道這個疾病最後就是走到這條路上。」哪一條路?李會珍說:「就是很快走向失憶、失能…」她補充:「年輕型的患者,大部分由配偶照顧,正準備享受人生,卻突然生病了,對配偶來說是很難接受的。如果我們可以讓他們的退化速度慢一點,擋一下,他們還有機會享受一下2人世界。」

只是,再怎麼透過各式課程延緩退化,被照顧者終究是被照顧者,沒機會展現自己能力。會館於是開始為病友找工作,各種家庭代工,電子的、摺紙蓮花…才發現,沒有一個東西是大家都能做的。


更多鏡週刊報導
【失智咖啡館的故事2】求神問卜砸重金 他只求失智的太太「別忘記呼吸」
【失智咖啡館的故事3】連找食物的能力都沒有 也要為顧客送上咖啡
【失智咖啡館的故事4】因老公罹病「從孬種變勇敢」 盼政府設年輕患者照護機制